李白三首秋声古诗赏读: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秋声是什么,是秋天的风声雨声虫声。而能代表秋声的,就是秋风吹过树梢树叶的声音。
大自然的声音真是奇妙,比如在满是树木的公园里走动,忽然听到风吹树叶的声响,在秋天太阳下风干的树叶,别有一种清脆爽朗干燥的摩擦声,那种声音密集而浩大,仿佛音乐中短促干脆的音符和声响混合在一起,让人震动,这就是秋的声音,秋的感觉,独特分明。
屈原站在湖南的江边,看到树木红枫在风里,除了颜色姿态一定会有这秋天的风响吧,无边落木,何止是色彩的,也是声音的。
我喜欢李白,因为他的前半生纯粹是在自然里陶冶,他的天才除了视觉的鲜丽敏锐,一定还有听觉的细腻。古蜀地带曾有蚕丛古国,那里的人眼睛突出目光炯炯,耳朵可以听到千里外的声音。我有时候疑惑李白身上也有古蜀的特征,是遗传还是那一方山水养就的耳聪目明呢?
“吾怜宛溪好,百尺照心明。
何谢新安水,千寻见底清。
白沙留月色,绿竹助秋声。
却笑严湍上,于今独擅名。”李白《题宛溪馆》
李白活了六十二岁,从人生的角度讲,他的寿命对不住他的仙意诗章,或者他只是和许多前代仙人一样,跳进湖水捞月亮,不过是走向另一种生命的形式?
他后的十年基本是在安徽宣城度过的,他在这里喜欢着和四川一样的杜鹃花,这里幽静的环境或者让他想起类似四川的山水,可是他有生之年不再回去。
我喜欢这里宛溪之美,那百尺流水,明澈流淌,仿佛纯净的人心,又照亮了人心。
这何逊谢安前贤喜欢的新安水,也说是清澈见底。
你看着岸边洁白的细沙,和秋天的月色连成一片。
你听那摇曳的绿竹留住了美秋天的声音。
我在笑新安江上严溪水,明明赶不上这个地方,却比这里有名。
“白沙留月色,绿竹助秋声”,有色有声,却是美简幽明的秋色秋声。
如果你不是饱览了各种月色,岂能知道白沙明月的清简美,如果你不是听到过各种风声,又怎么能够知道那无边秋天的绿竹,在风中发出的美壮阔的天籁?
李白的秋声有内容,是因为他曾经用心饱览过河山壮色,除开短暂的宫廷生涯,李白的一生和大自然结缘。有着彻夜倾听风雨的寂寞,才有着绿竹留秋声的心灵共鸣。
“偶逢佳境心已醉,忽有一鸟从天来。
月出青山送行子,四边苦竹秋声起。
长吟白雪望星河,双垂两足扬素波。
梁鸿德耀会稽日,宁知此中乐事多。”李白《和卢侍御通塘曲》节录
李白喜欢风吹竹子的自然秋声。
通塘在九江,这次李白和朋友一起去秋天通塘揽胜。
两个人陶醉在自然的山水里,仰头看见明净的天空,有秋鸟展翅飞翔。
那游玩到黄昏才从山上缓缓下山,那月亮就像老朋友一样,从青山背后转出来,一路送着游人。而此时天气转凉,无边的山竹,摇曳在秋风里,发出簌簌的声响,仿佛音乐一路相陪他们。
意犹未尽的两人,在下山的路上,看着天上的银河,高歌《白雪》,在有泉水的地方休息洗脚,垂着双脚,复又扬起波浪。
这应该是早秋仲秋,因为天气并不十分寒冷,下山的路上,可以用泉水洗脚,清洗行走中的体热和汗水。
那无尽的山风在吹动竹林时,分外有秋声的美。
旅游的乐趣,是李白这样的人才可以真正领略,因为他本身就是山人,有谁能比他懂得了解大山和自然更多呢?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
李白和杜甫是忘年交,因为李白比杜甫大十二岁。被唐玄宗重金放还的李白,四十五岁,虽然也算天宫摘过月亮,但是也意味着他在政治上的探索到此终结,在失落和茫然感中,李白又开始了四处游历,寻找下一个人生站。
而三十三的杜甫,老大不了,功未成名未就,他和李白相识在洛阳,各有苦闷,结下深厚友谊。两个人曾经一起游历过 孟诸、齐州。李白在山东沙丘滞留,而杜甫则南下。
李白在沙丘城,听着古树秋风,分外怀念和杜甫一起的日子。
我来这里,居然一事无成,成天滞留在沙丘城里。
那城边有巨大的古树,日夜被秋风吹响,发出巨大的秋声。
因为没有你的陪伴,这里的酒也不好喝,喝不尽兴,这里的歌也空洞,无复我们一起的饱满热情。我就像南去的汶河水一样,无限思念你呀,兄弟。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是多么寂静空洞的内心,才能听着高风古木孤独在风声里,是浩然,是壮阔,也是孤独。
李白的秋声,每首都是鲜明的,大气的。
实在不是他辜负盛唐,实在是盛唐没有给他更好的位置,然而就是如此委屈,他也是唐诗第一人。
那么唐朝还有没有人写过秋声呢?白居易,孟郊都写过,但是都只能说泛泛。
比如白居易“秋声带雨荷”,写的是荷花秋雨,孟郊的“长安秋声干,木叶相号悲。”又太过于苦涩。
那么还有一首秋声美诗,虽然没有李白那么壮阔,却别有一种深沉田园之美。
“睡稳叶舟轻,风微浪不惊。
任君芦苇岸,终夜动秋声。”《江行无题一百首》钱起
在江上的一叶轻舟上熟睡,那秋风习习,波浪不惊。
我任凭那秋风中的芦苇,彻夜簌簌的响动,对于我来说,却是秋天好的安眠曲。
钱起的秋声,江南气息浓烈,水乡,静谧的夜晚,芦花风起,秋声细细,那是另一种秋夜之美。如同夜曲。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