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恒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欲,大者宜为下。
【译文】
治理一个很大的,要像江海那样安于处在卑下的地方,居于天下雌柔的位置,使天下百川河流交汇于这里。雌柔能以安静宁定战胜雄强,就在于它既能以静制动又安于居下。所以,大国如能对小国谦虚卑下,则必然能取得小国的信任依附;小国若能对大国谦虚卑下,则也能取得大国的信任支持。所以,不管是大国用谦虚卑下取得小国的信任,还是小国用谦虚卑下取得大国的信任,大国无非是想兼并小国,小国无非是有求于大国。这样大国小国都可以达到各自的愿望。特别是大国,更应该谦虚卑下。
老子是心细如发的观察家,而且由表及里,缘物导人,自今及古,推古及今,洞察万相的圣人。牝牡交合对于现代人都尽量回避的话题,瞬间被老子隐喻为高大上的深远哲思,不可谓其思想不溪邃,使我们脑洞大开,二千多年的思想确实有其光芒所在,值得参悟。
对通行的释义暂且放下,我们深入的挖掘一下他的思想内涵,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发。老子强调以道制国,以德制国,反对暴力,认为“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上一章着重讲“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则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在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不断,各种势力在争斗中不断被兼并或分裂或整合。而在这个复杂的环境中,老子主张大国要有大国的兼和处下的气量,充分尊重小国,即有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意味,用自身的德行搏得小国信任和归附,从而壮大自已的实力。而小国以兼下的态度归附于大国,从而使自已得到保全,不在纷争中受更大的损失,即相互各取其所欲,两全其美,互相即有面子,亦有里子,皆大欢喜。
本章后一句说“大者亦为下”,即大国要充分考虑到小国的利益诉求,并给予充分的尊重,求同存异,唯有如此,才能融合而为一,否则以强力使之屈服,无异于埋在身边炸雷,反倒会成为隐患。中国历史上短的王朝,秦,隋,元几乎全在强大武力下建立,却在瞬间崩塌,民心不服,强驽之末,不可不亡!
本章实际上重点在于外交,即向外发展的理论指导,纵观中国的历史,实际是在不断对立中完成中国如今的版图和相融的文明的,即分裂与统一,战争与和平,入侵与反抗,在文明的认同中成就了华夏共融的东方文明,而这个共同的认识才会有我们现在伟大的,中国历史上的胜利仅管从未中断过战争,但汉文化的影响力,这种对于入侵民族的反噬,汉化,融合的力量才是中华几千年文明得以延续的基石。
周王朝所建立的诸侯天下共主的社会,以及后来诸如朝鲜,琉球,与东南各国的蕃属国关系,其主要是积于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只是由于近代难堪回首的历史,东方文明被船坚炮利所伤,它的影响力在下降。但是人文文明才是文明,科学不会是文明,不过是手段,甚至是邪恶的,科学是无论对我们生存的自然环境,还是对人与人的关糸,它是进攻性和侵略性的,它只会让人们远离亲情,友情,秩序,加速道德体糸的瓦解。所以老子主张守静,守弱,顺道,而不敢为天下先。
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企业在并购,重组,进行优势兵力的整合,利用强大的资源优势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而这种整会亦是大小企业各取所需,更容易产生升级,提高整体的竞争优势。而这种优势也极易产生本行业一支独大的垄断,外向有利,对内则会造成相同行业的毁灭性打击,不利于内!
对于我们个人来讲,心态以平和为上,当社会上我们会遇到许多自以为是,狂妄自大的人,天是王大,他是王二,这样的人什么时候都不会招人待见,一瓶不满,半瓶瞎摇晃,竹笋尖尖腹中空,即使一时得志,亦会得意忘形,难成大器,难以长久。“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我想一个成熟的人一定是一个谦和的人,一个易于相处的,不自以为大的人,希望每个人静观自已内心,作一个心灵饱满康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