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笔墨网
菜单
唯美句子 励志句子 伤感句子 人生感悟 心情句子 爱情句子 经典句子 句子大全

从孟郊《登科后》,谈唐朝科举对唐诗繁荣的促进

来源:句子大全 发布时间:2024-08-09 11:21:23 点击:59次
笔墨网 > 优美的句子 > 句子大全 > > 从孟郊《登科后》,谈唐朝科举对唐诗繁荣的促进

导读

诗人孟郊,曾连续两次应试落榜。贞元十二年(796年)他第三次参加科举考试,终于在这一次得中进士,那一年他四十六岁。中第后他兴奋,想想之前遭受的冷遇,顿时感觉扬眉吐气了。便作诗《登科后》抒发自己的情感。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首诗的前两句,把他过去两次应试不第,那种失落心情和遭受冷遇的处境。跟如今考取功名,得意的情境进行对比。突显出高中后一舒心中闷气,从此鱼跃龙门的思想沸腾。后两句,说他在春风里得意地跨马疾驰,一天就看完了长安的似锦繁花,表现出极度欢快的心情

通过孟郊的这首诗,就可以看出来,当时的科举对文人的重要性。一朝中第便是一飞冲天,从此进入人生的另一个轨道。

孟郊《登科后》

在宋朝甚至有"榜下捉婿"的传统,说的是各地的富绅、官吏,在放榜之日争相挑选登科士子做女婿。有时候他们甚至直接用抢的。

戴建业教授,解读"一日看尽长安花"时说:"孟郊一天之内把长安的美女看了个遍,因为他登科后,很多达官贵人、乡绅富豪都抢着让他当女婿。"他把长安花,比作长安的美女,虽然这样解释有点夸张,但也蛮有趣味的。

科举这种相对公平、公正的官员选拔制度,以及登第后,能彻底的改变人生命运。这让天下寒门学子看到了希望。极大的刺激了唐人的读书热情,使得天下文风极盛,特别对唐诗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唐朝重视科举的原因

由于九品中正制、察举制等,官员选用制度的副作用越来越。门阀、士族越来越强盛,隋文帝感觉到对士族的掌控,到了有些失控的地步。便开创科了举制度,想通过科举制度,选拨一些非士族官员,慢慢的改变当时朝廷的格局。

由于起初制度不完善,加上门阀、士族不甘心自己的利益受损,他们联合起来反对和抵抗科举制度的推广。由于隋朝时间太短,科举制度还在完善的过程中,隋朝就没了。所以,在隋朝时期科举几乎没有什么建树。

隋朝的科举制度,推行的并不成功,那为何唐朝建立后,朝廷还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推行科举制度呢?有以下几点原因:

1、集权中央。隋朝科举制度的失败,主要的原因,是来自于门阀、士族的阻挠。隋朝的迅速灭亡,表面上看是因为隋炀帝的昏庸,实际上也是因为士族势力太过强大。唐朝本身也是在"关陇士族"的帮助下,才得以建立的。

唐朝的掌权者清楚的认识到,必须要中央集权,不能让士族进一步做大。只有这样,才不会步隋朝的后尘。

九品中正图

九品正中制,便是士族做大的根本。要想中央集权,要想一步步削弱士族的势力,必须找到一种有利于朝廷的官员选用制度。

科举制度虽然在隋朝推行的不太成功,但是制度本身还是符合当权者利益的。所以从唐高祖开始,朝廷一直致力于科举制度的推广。

到唐太宗时期,"山东士族"依然强势。太宗期间,朝廷与"山东士族"有多次碰撞和摩擦,唐太宗把削弱"山东士族"的实力,当成头等大事来抓。甚至命高士廉修《氏族志》,在重修的《氏族志》中,将李唐皇室的李姓列为第一等,外戚次之,山东士族为第三等。所以使得太宗更是重视科举制度。

科举的推行对朝廷意义非凡,这也是唐朝对科举如此重视,一个重要原因。唐高宗、武后,甚至亲自主持考试,这便是殿试的由来。

《旧唐书·高宗本纪》四年春二月乙亥,上亲策试举人,凡九百人,惟郭待封、张九龄五人居上第, 令待诏弘文馆,随仗供奉。

通过朝廷的一系列措施,加上科举制度的顺利推行。到武则天时期,"山东士族"的实力和形象了都大幅下降了。这也证明了科举的作用。

2、选拔人才。初唐时期天下初定,人才的缺乏,也是朝廷大力推行科举制度的原因。旧的人才选拔机制,看的不是才华,而是家族品阶。古人说的"士、农、工、商"只有出身"士族"才有选拔为官的可能。

戴建业教授:"如果你想当宰相,你必须出身一、二品士族,如果你出身九品之家,那么你多只能当个县令。"

出生时,便已经定下了这辈子能不能当官,能当个什么官,哪里还有人肯努力读书。士族们不会,出身寒门的更不会。所以,朝廷人才匮乏。

科举的推行,可以缓解朝廷人才匮乏的状况。而且选才的面也宽了。

3、初唐时期科举制推行的成功,大大的制约了门阀、士族的发展。科举制的推行,为朝廷选拔出了一大批治世之才,像姚崇、张九龄等。使得中晚唐的掌权者,更加坚定的推行科举制。随着科举制的逐渐完善,对朝廷的贡献越来越大,其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所以朝廷也越来越重视科举制的推行。

高宗时期宰相薛元超说:"平生仍有三恨,其中之一,便是不以进士及第。"都官至宰相了,还遗憾不曾考中过进士。可见,当时通过科举考中进士,是多荣耀的一件事情,这也反映出,当时科举制推行的有多么成功。

科举制的影响

为什么说科举促进了唐诗的发展

科举制的成功,大大的促进了唐人读书的积极性,也使得唐人对文化的渴求,对文人的崇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的高度。唐诗也在那个时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和进步。为什么说,科举促进了唐诗的发展呢?原因有三:

1、科考形式的内容。

唐朝的科举分为常科与制科两类。常科每年举行,制科则是皇帝临时设置的科目。

临时不定期,由皇帝亲自主持的科考,叫制科。制科仍然留有一定的察举制影子。考官在评卷时,考生的名声往往是考虑因素之一。

常科名目则很多,依据应举人的条件和考试内容分为: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等。虽然科目繁多,但明经和进士仍是选拔官员的主要科目。

明经科的主要考试内容包括帖经和墨义。帖经有点像现***试的填空,试题一般是摘录经书的一句并遮去几个字,考生需填充缺去的字词;

至于墨义则是一些关于经文的问答。进士科的考试主要是要求考生就特定的题目创作诗、赋,有时也会加入帖经。

唐高宗以后,进士科的地位慢慢超越了明经,成为科举中的重要科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进士科考生,考的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士子真正的才华,对经文、典籍、史书的理解,对时事政务的看法。

明经则简单的多,只需熟读经书便能考上。而且进士科的评选标准甚严格,考上的人数往往只是明经科的十分之一。当时曾有一句说话:"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道出了进士科的难度。

因为,进士科主要考的是诗、赋。所以,吟诗作赋便是当时的一种风尚。读书人不但要学经研典,读诗、作诗,更是成了他们学习的主要方向。可以说,作不好诗肯定是不会进士登第的。

所以,科举制的推行,大大的促进了唐诗的发展,而且是极其快速的发展。

科考内容图

2、参加考试的资格。

科举制推行以后,再也不是,只有士族才能入朝为官了。"农、工、商",天下人都可以参加科考。这让那些寒门士子看到了希望,让天下读书人都看到了希望。也使得读书人更多了,很多人都希望,通过科举改变自己,改变家族的命运。

"士族"毕竟少数,所以科举制推行以前,读书人不多,喜欢作诗者更少,可以说科举制推行之前,作诗是贵族的游戏。科举制的推行,使得全天下有志之士都来读书、作诗。所以科举制的推行,呈几何倍数的增加了读诗、作诗的人口。

3、登科后鱼跃龙门。

一朝登科,便是鲤鱼得跃龙门,彻底改变命运。这一点才是正在刺激天下人读书、读诗的核心因素。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诗这种文学体裁,在唐代成为受欢迎的文学体裁。也在数量上,质量上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中第后

科举对唐诗具体有哪些影响

唐朝,是中国诗文化史上,成就高的一个时期。可以说是",后无来者"没有哪一个时代的诗作能与唐诗媲美。

宋·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中说:"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严羽的分析客观和中肯。确实是因为,把诗作为唐朝科举的必考科目,使得唐朝在诗文化的成就上,达到了一个无法匹及的高度。

科举到底对唐诗有哪些影响呢?

1、社会风气形成。

官员的选拨,改九品中正制为科举制以后。天下士子有了机会,只要能寒窗苦读,便有出头的机会,而那些"士族"们,想要入朝为官,也必须努力读书才行。整个社会的风气一下子就变了,变得人人都"爱"上了读书。人人都以进士登第为荣,变成天下读书人,人人习诗作诗。作得一首好诗,便会被世人尊敬。

2、诗不再是士族专属。

唐以前,庾信、谢灵运、吴均、鲍照、谢朓、沈约包括陶渊明,这些名诗人,个个不是出身"士族",就是祖上为官为将。

在唐以前,不能的说诗是"士族"、"贵族"的专属,但大部分诗人的出身都比较好。大的原因,寒门读书人太少,作诗则更少。诗便成了"士族"们的专属代名词。

而自科举制推行以来,读书人的数量呈几何数的增长。并且,想考科举的读书人必须学诗、作诗。所以,诗从科举开始,已不是"士族"专属了,而是天下人,"人人能诗"。

读书、作诗的人数量上的量变,便是科举制对唐诗大一个影响和推动。

陶渊明的曾祖父曾为东晋大将军

3、对唐诗质量上的影响。

诗的好坏,直接影响是否登第,可以说诗便是升官发财的敲门砖。所以,只有善于此道者才有机会,人生才会改变。可以说,在那个时代,改变人生好的方法便是作诗,而且需要作得一首好诗。

所以,对诗的学习和研究,在那个时代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加上作诗的人,在数量上也急剧的增加。由量变,而演变成唐诗的一个质变。

我们现代很多人说"好诗已经被唐人作完了",我不认同这个观点。哪里有好诗已经被作完的道理,只是重视程度不同,而导致结果不同而已。敢不敢把写一首格律诗放进高考,占他个50分。我20年后,我们这个时代的李杜将会出现。

4、诗歌题材的充实。

科举制的推行,使得诗人们多了一个写诗的题材。我们都知道"饮酒诗"、"送行诗"、"边塞诗"、"田园诗"等等。而科举的出现,多出了一个"科举诗"。

像孟郊登第后写的《登科后》、还有很多关于科举题材的诗,比如:乡举里选、投文干谒、漫游邀名、中第的落榜的等等。

像千古名诗,张继的《枫桥夜泊》,便是他落第后出去散心时写的。比较的还有贾岛的《下第》。等

科举诗题材的出现,大大的充实了诗的题材

5、一大批诗人都曾登科。

张九龄、陈子昂、白居易、元稹、杜牧、王维、李商隐、柳宗元、韩愈、孟郊、刘禹锡、王昌龄、岑参等等,一大批我们耳熟能详的诗人,曾经登第。这就能反应出当时的科举对诗的促进作用。

也正是因为,这么一大批的诗人曾经登第。他们大大的增强了,天下读书人的信心。而使得读书人、习诗的人更多。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所以通过以上几点,我们可以说科举制的推行,繁荣了诗文化,促进了唐诗大跨步的发展。

结束语

唐代科举的推行,对唐诗的繁荣和推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得中国的诗文化,在唐朝产生了质和量双重的极大突破。

科举制的推行,对中国诗文化,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参考文献:

《新唐书》

《旧唐书》

《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程千凡

《沧浪诗话》严羽

上一篇:机会是自己创造的,请记住:“机不可失,时不待我!”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句子大全

  • 《游杜甫草堂诗长廊有感》:莫阁小诗原创
  • 《见字如面》100句经典语录:但愿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
  • 天天古诗词|唐文,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 七绝《夏花》
  • 「原创」《晨晓写意》(七绝)「平水韵」(孤雁格)
  • 侗族诗人杨林的《春夏秋冬》
  • 作诗歌《青年人》歌颂青年,一个充满朝气,充满梦想的一代
  • 明星读《将(jiang)进酒》引热议,“将”字究竟咋读?老师也懵
  • 韩愈:不愿迎合世俗,也不肯盲从邪说,徒有理想抱负,却无法实现
  • 《咏果》洛川苹果
  • 让司马光点赞,王安石流泪的牛打油诗,牛到入选《千家诗》
  • 《增广贤文》10句格言,感悟古人的处世智慧
  • 七首经典《如梦令》诗词名句,道不尽的绿肥红瘦!
  • 李商隐《晚晴》,别看我一生潦倒落魄,乐观起来我也不亚于苏东坡
  • 2024刘三田的失恋微信说说(从此以后你做回船夫渡你的河我还是)
  • 席宁的暗恋微信说说(遗憾的是从没被谁坚定的选择过)
  • 句子大全相关栏目

    推荐句子大全

  • 发朋友圈秀水果的句子摘抄【精选朋友圈说说文案101句】
  • 女朋友痛经哄她句子摘抄【精选朋友圈说说文案101句】
  • 古代的“舔狗”们都是啥样的?
  • 《家丁》:13年前的经典历史小说,红极一时的家丁流抄诗流
  •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七首唯美落叶诗词,与君共赏秋日风光
  • 朋友相约的句子摘抄【精选朋友圈说说文案101句】
  • 谢谢朋友招待的句子摘抄【精选朋友圈说说文案101句】
  • 每天一首古诗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新句子大全

  • 从孟郊《登科后》,谈唐朝科举对唐诗繁荣的促进
  • 机会是自己创造的,请记住:“机不可失,时不待我!”
  • 诗 | 清水好儿媳
  • 《游杜甫草堂诗长廊有感》:莫阁小诗原创
  • 《见字如面》100句经典语录:但愿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
  • 劝君莫到杏花村
  • 天天古诗词|唐文,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 苏轼也是凡人,一首唯美相思词,写满惆怅和憔悴,读之倍感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