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溪友议》中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唐朝元和年间秀才崔郊的姑母有一婢女,长相出众美若天仙,由于正值青春年华,两位年轻人互生爱恋。古代年轻人的婚姻是无法自己作主,毕竟要遵从父母之命,还有媒妁之言,为了拆散两人,其姑母把婢女狠心卖给了显贵于頔,使得两个年轻人痛不欲生。
古代其实有很多这种令人伤感的爱情故事,但是这个关于崔郊与婢女的故事,后却又出现了反转。由于彼此都深爱着对方,为此崔郊相思成疾,在一次寒食节,婢女偶然外出,再一次与崔郊相遇,彼此感慨万千。可是一切早已无可挽回,可是又并不甘心,于是崔郊写下了《赠去(婢)》一诗,以此来排解相思之苦。
正是这首《赠去婢》改变了两个年轻人,当时于頔在读了这首诗后,也是感动不已,被崔郊的那份深情所打动,主动把婢女送到崔府,一时之间成为佳话。尽管这个故事曲折离奇,但是的结局,却是打动人心,而崔郊的一片深情,还有这首经典的爱情诗,也是感动了历代的读者。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崔郊只有这一首诗流传于世,收录于《全唐诗》,关于他的生平没有任命的记载,而这个故事除了出现在《云溪友议》之外,在《唐才子传》,以及在一些文人的笔记里也有详细的记载。从中不难看出,崔郊是一位多情之人,也正是由于他的多情,始终没有放弃,才终于打动了别人,收获了一段美好的婚姻。
正所谓才子配佳人,崔郊在与婢女分开之后,认为再也无法见到对方,更加没有想过有一天还可以重逢。而这首诗也是其内心真实的写照,作为一位风度翩翩的才子,崔郊对于初恋一往情深,这一深情在整首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每一句都在诉说着无奈,还有对于爱情的向往。
在第一二句中崔郊用极为细腻的笔触,先是突出婢女美丽的容貌,由于你得很美,在人群之中与众不同,那些王孙公子对于情有独钟,在你的后面竞相争逐;但是貌美的女子,并不为之所动,反而是泪流满面,还打湿了罗巾。第二句则是引用了典故,其中的“绿珠”是指西晋时期首富石崇的小妾,当年石崇被杀后,所有的人都离他而去,只有绿珠感恩戴德,为了保存名节,从楼上一跃而下,为石崇殉情,同样成为千古佳话。
后结尾也是与前面所呼应,在古代女子是没有任何的权利,尤其是婚姻无法自己做主,从而造就了很多的悲剧;一个女子要是进入了幽深似海的侯门,那么从此心爱的人将成为了陌路,彼此再也不可能相遇。崔郊在这里同样引用了典故,其中的“萧郎”所指的是南北朝时期南朝梁的建立者萧衍,此人风流多才,在历史上很有名,在这里泛指女子所爱恋的男子,起到语双关的果。
崔郊尽管只有这么一首诗流传于世,但是仅此一篇足以傲视文坛,成为了唐朝的诗人。读这样的诗,一定要结合那个伤感的故事,只有这样读,才会有不同的体验。这也正是文学的魅力,试想如果不是由于崔郊有才华的话,于頔也不可能把婢女赠送给他。当然这首诗还有更深层的意义,那就是对于封建礼节的反抗,同时也是告诉了世人,对于爱情一定要去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