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韦庄
莺啼残月,绣阁⑴香灯⑵灭。门外马嘶郎欲别,正是落花时节。
妆成不画蛾眉⑶,含愁独倚金扉⑷。去路香尘莫扫⑸,扫即郎去归迟。
⑴绣阁:旧时女子闺房。
②香灯:闺中的灯。
③蛾眉:形容女子细长而柔美的眉毛。蚕蛾的触须细长而曲,故称。
④金扉:闺阁房门的美称。
⑤香尘莫扫:香尘,指遗留有郎君香气的尘土,古代民间习俗,凡家中有人出门,是日家人忌扫门户,否则行人将无归期。
这首词写夫妻的离别情怀。
上阕由惜别的情景入手。“莺啼残月”交待时间,天将破晓,天空悬挂着一轮残月,黄莺不住地鸣叫着。“莺”和“残月”是韦庄写离别之情时经常用的两种意象,“残月”的意象意味着好景不长,“莺啼”则暗示留恋的哀苦,两者主要为离别渲染一种凄清的氛围,增强艺术感染力。
“绣阁香灯灭”句以物写人,表面意思是绣阁中的灯尚未点亮,实则是年轻的夫妻还在话别,难舍难分。“门外马嘶郎欲别,正是落花时节”句点明分别的季节,主要讲门外备好的马开始嘶叫起来,丈夫不得不离开,妻子已经有万般的不舍、无奈。但是这即将离开的时刻,又恰是落花的暮春时节,妻子的愁苦无奈倍增。汤显祖对这两句的评价为:“情与时会,倍觉其惨。”上阕中作者所采用的意象如“莺啼”、“落花”、“马嘶”等都呈现出灰暗的色调,用以衬托妻子内心的痛苦、难言、纷乱,勾勒出一幅黯然神伤的画面。
下阕主要描写丈夫离开后,妻子的愁思、冥想以及痛苦。“妆成不画蛾眉,含愁独倚金扉”句用细节描写的手法,表现出妻子对丈夫的忠贞与期盼。女主人公每天只是简单地梳妆打扮,连蛾眉也不去描画了,惟有满含相思地独自靠着门扉,望着丈夫所经过的道路,此句侧重从动作、神情方面直接表露出因丈夫不在身边,妻子心不在焉,魂不守舍的生活状态。
“去路香尘莫扫,扫即郎去归迟”,侧重从心理的角度,以小见大,用夸张的手法展现妻子对丈夫归来的期盼和守望,这句话主要说丈夫离开时所经过的道路上的尘土,千万不要被扫去,如果扫去了,就得担心丈夫迟迟才会回来。
路尘是否被扫与丈夫的是否迟归并没有必然联系,然而无理语正是至情语,故汤显祖评此二句为:“如此想头,几转《法华》”。施蛰存《读韦庄词札记》说:“‘去路香尘莫扫,扫即郎去归迟。’此民间习俗也。凡家中有人出门,是日忌扫除门户,否则行人将无归期,今吴、越间犹有此习俗。”这首词融环境、氛围和人物心态于一体,以情节叙述为主线,产生了“有余不尽之意”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