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诗歌到了唐代已经发展到了,宋代之后虽然也不断地涌现出很多诗人,却再也难以重现盛唐时的繁荣与辉煌。
从艺术表现手法来看,唐诗注重形象生动,常用具体的意象展现内心情感,不仅语言凝练,而且很耐人咀嚼。而宋诗多议论,常用典故和传说,北宋的江西诗派还追求无一字无来处,南宋杨的诚斋体诗风更极具理趣。
比如,同样是描写庐山,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展现出瀑布的具体情形,透露出诗人对其喜爱之情。而苏轼的《题西林壁》则侧重于感悟哲理,令人启迪深刻。
不过宋代也有很多诗作极具唐人风采,下面介绍宋代才子的一首绝句,从开篇美到结尾,更惊艳了后世。
湖上
宋代: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徐元杰自幼聪慧,才思敏捷,曾经从师朱熹门人陈文蔚学习,进士及第后即进入仕途,官至工部侍郎。诗人才学卓越,喜欢诗词,既继承了前贤的传统,也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逐渐形成了清新流畅的诗风。
诗人曾在很多地方当差,每到一处他都会深入基层调研考察,既了解了百姓们的生活情况,又顺便游访了很名胜古迹。有一次诗人路过杭州,并泛舟湖上,两岸的春景迷人,诗人心情陶醉,于是就赋诗留念。
春天里的西湖,到处都是美景,作者也与其他游客一样看得眼花缭乱。不过作为诗人,徐元杰却善于撷取素材。“花开红树乱莺啼”,首句用鲜花、绿树以及黄莺,描绘了西湖的盎然生机。
春意正浓、花开夺目,黄莺乱啼、气氛热烈,作者先描写近景,一个“乱”字,就展现出鸟儿上下翻飞、高低蹦跳的灵动场景。
诗人又将视线转向远处,“草长平湖白鹭飞”。只见前方水天一色、芳草萋萋,碧波荡漾、白鹭盘旋,完全就像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
绿草、白鹭,还有蓝天、碧水,色彩鲜明、宁静清新,给人一种祥和的喜悦之感。无边无际、清澈见底的湖水,倒映着天空的白云、飞鸟,也让岸上的景物都漾动于水面,阵阵风儿吹过,又将其打乱重整,幻变为各种神奇的图案。
后两句转而抒情,“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风和日丽、风景秀美,游客们也是兴致高涨。不知不觉,夕阳西下,“箫鼓”的乐声却依然回荡在湖面,诗人流连忘返,久久不愿归去。
“人意好”,传达出诗人的闲情逸致;“几船归”,也描绘出湖面上 画 船 穿梭、游客不断 的热闹场面,更委婉地道出诗人醉心于西湖的美景,仿佛在仙境畅游。
徐元杰的这首绝句对比鲜明,描景生动,不仅远近交替、动静结合,而且充满诗情画意。作者虽然是宋代诗人,却没有沿袭宋诗重于议论和说理的风格,而是着重进行烘托和渲染,让读者在一派美好画面中,感受诗人愉悦恬淡的心境,从而达到了言尽而意未尽的果。
自古以来,西湖美景就吸引了文人墨客观赏和题诗。有人直抒胸臆,有人以乐景写哀愁。而徐元杰却委婉地描绘湖中佳境,用众多的意象,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真是从开篇美到结尾,令人读罢赏心悦目,又如身临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