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张若虚的一首《春江花月夜》,被后人誉为“孤篇压全唐”,是何等风光。到了清代,其实也有一位“诗人”差点儿“压”了全唐,只是他不是以孤篇,而是以39340首,这位勤奋的“诗人”就是乾隆帝。
《全唐诗》的2200名诗人,加起来一共写了四万二千八百六十三首,乾隆一个人却写近四万首。想当年白居易为了写诗“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一生才写了3000多首,才得了个若“诗魔”的称号。这样一对比,不用多说,乾隆这四万首诗的质量如何,已可想而知。
除了那首“一片两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片, 飞入梅花都不见”,因通俗易懂,获得一致好评外,乾隆就当真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了吗?其实是有的!比如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这首《农耕好》。
当年乾隆为了劝世人好好种地,以天子的身份写下了这首诗。初读时还觉得平平,但细读几次后,将其中4个字合起来才知其妙,只能说帝王的套路当真深。让我们来品一品这首诗:
《农耕好》
清.乾隆
催耕布谷鸣林曲,辰吉相将事力田。
井井鳞塍来馌女,子牵童抱绕身边。
作为一首帝王诗,乾隆这首诗算是十分接地气了,用通俗易懂的语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耕的美好场景。诗名为《农耕好》,但全诗却并无抒情语,只是将耕种的农家场景为我们娓娓道来。
诗的第一句“催耕布谷鸣林曲”,春天里布谷在林间鸣叫,一声声催着农人耕种。诗人将布谷鸟拟人化,将读者带入一片喜庆的春景中。第二句“辰吉相将事力田”,在这一年好景的春季,众人合力耕种,一切生机勃勃。这两句虽有点儿意思,但终究有些落俗套。但将第一句的后一个“曲”字,加上第二句的首句“辰”字,合起来就是一个“農”字,也就是“农”的繁体字。
三四两句描写普通农人美好的生活,他们子牵童抱,悠哉乐哉。同样的将第三句的后一个“女”字,与第四句的首字“子”字,合在一起,正好是一个“好”字。再将前两句的“農”字加入,就是“農好”。这就是全诗的妙处,诗中看上去只出现了“耕”字,但“農好”二字却藏于诗中,合起来就是诗题中《农耕好》。
这种诗其实就是所谓的拆字诗,用汉字的结构特点,将一个字拆成几个,再将这几个字藏于诗中。乾隆这首诗是简单的拆字诗之一,有些拆字诗难度更大,比如以下这首:
《寄江子我郎中》
南宋.刘一止
日月明朝昏,山风岚自起,石皮破仍坚,古木枯不死。
可人何当来,意若重千里,永言咏黄鹤,志士心未已。
这首诗不但拆字,而且将拆下来的字与被拆字同样写入诗中,更难得的是浑然一体,完全不影响诗意,是拆字诗中绝的一首。大家还知道哪些拆字诗呢?欢迎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