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传位给孙权后,孙权是如何对待孙策的子女?可以说很厚道了
众所周知,孙策死后,孙权继承了他的位置,掌管东吴,后建立吴国。如果说,当初孙策没有被许贡的门客刺杀,那么孙权压根不会成为孙武的当家人,但是当孙权称帝后,追封他父亲孙坚为帝,孙策却只被追封为一个不能世袭的长沙恒王!要知道,如果没有“小霸王”孙策奠定了江东东吴的基业,后来的孙权断然不能如此辉煌!
可见孙权缺乏感激之心,他也因此被评价为阴险小气的忘恩负义之徒。但如此聪明的枭雄,明知这么做会惹人诟病,为何还执意如此呢?其实孙权对待孙策的子女可以说是很厚道了。
中国历史上,但凡有点能耐的人,都会想方设法把江山留给自己的后人。曹操尚未称帝,就将王位传给了曹丕;刘备兴复汉室,临终前把皇位留给刘禅。可孙策为什么没有把位子传给自己儿子,反而给了他的亲弟弟呢?归根结底是因为他儿子孙绍实在太小了。
孙策去世时年仅二十六岁。据说当时孙策的儿子才四五岁,连读书写字都不会,怎能挑起整个江东集团的大梁?如果放在政权稳定的和平年代,立一个小孩子为主,配几个能臣辅佐,等小孩长大成人,顺理成章地接过大权,也是可行的。可难就难在,这个如果是不成立的。
“小霸王”孙策虽然打下了江东地盘,但他连兵马都是从袁术那里借来的,自己手里根本没有多少依仗,所以很多人压根就不看好他。不然就算给南阳太守许贡十个胆子,他也不敢朝秦暮楚,背叛孙策啊!这样看来,他虽然表面上统一了江东,但平静下依然暗潮涌动,很多人都在打着自己的算盘。
这种局势下,传位给自己的儿子,无异于是将他一生的心血拱手让人。反观自己的弟弟孙权,当时虽然只有18岁,但有勇有谋,连他自己都承认“要论上阵杀敌带兵打仗,你不如我;可要说举贤任能保卫江东,我不如你!”
可即便是孙权继位之后,将士门客对他依旧不够重视。幸亏周瑜率先对他实行君臣礼节,这才让众人对其逐渐尊敬起来。当时的孙权,虽然可以打理政务,但群臣心中却依然有隔阂,若是换作一个黄口小儿来把握朝政,岂不是更加难以服众?
孙权登基称帝后,把自己的父亲孙坚追封为武烈皇帝,把自己的好哥哥孙策追封为长沙恒王。这个举动顿时就引起了众愤,就连后来编写《三国志》的陈寿,都免不了嘲讽几句。
要知道,孙坚虽然是孙权的父亲,但他当时不过是袁术的一个手下而已,对孙权称帝没有太大帮助。这半壁江山全是孙策亲手打下来的,可他死后放弃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反而将守护江东的伟业交给了弟弟。可孙权却如此对待亲哥哥,岂不是太让人寒心了!
难道孙权真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小人吗?其实大家不过都是事后诸葛而已,要放在当时那个环境下,就会明白孙权的良苦用心。
孙权是在224年称帝的,这时候距离孙策去世,已经二十余年,他的大侄子孙绍也快三十岁了。人非圣贤,谁能没点私心呢?孙权肯定是向着自己儿子的。如果把是孙策追封为皇帝,那孙绍就是先皇之子,这个尴尬的身份,让他以后如何自处?万一孙权去世后,孙绍被乱臣贼子拥护起来当个傀儡皇帝也是名正言顺的,届时孙权的子孙又该如何?吴国江山岂不是要落入他人之手。
换个角度想,万一孙权的儿子心胸狭隘,或是被有心人利用,忌惮孙绍这个先皇之子的身份,暗中对他痛下杀手,他如何面对死去的哥哥?其实这样想的话,孙权这么做,也是为了孙绍好。
古之帝王,如果不是名正言顺上位的,在称帝后都会对前人的子嗣斩草除根以巩固政权。孙权称帝后,当时也有一些不怀好意的大臣建议他杀掉孙绍,以防万一。
但是孙权并没有那么做,他不但没有迫害孙绍,反而封他上虞候,地位和他的儿子们相差无几,荣华富贵度过一生。和刘备相比,孙权可好太多了。刘备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刘禅顺利继位,把能征善战的义子刘封给害死了,可见,孙权对孙绍还是相当不错的。
另外孙策有两个女儿,孙权对她们很是疼爱,给她们找了不错的归宿。大女儿嫁给了东吴世家大族也是当朝名相顾雍的长子顾邵。他自幼博览群书,少年时与舅舅陆绩齐名,甚至胜过陆逊、张敦等人,全国各地的人不远慕名而来拜访他,就为了见他一面,和他交朋友,可谓是声名广扬,远近闻名。后来在顾邵27岁的时候,就被孙权提拔为豫章太守,在他的治理下豫章郡井然有序,被广为赞扬。
而二女儿同样嫁给了世家大族陆家的陆逊,而陆逊可以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了。他是吴国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为吴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孙权称帝后,更是把他封为上大将军,辅佐太子。他追随孙权四十余年,一生征战沙场,实乃“社稷之臣”。给两个侄女找到了这么好的归宿,孙权这个作叔叔的还是相当称职的。
孙权对哥哥孙策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哥哥的子女也十分厚道,无论从哪方面看,孙权都不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
虽然千秋功过自有后人评说,但我们也不该一叶障目,只抓着一点不放,毕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