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着胡兰成在《今生今世》里说自己是吃了张爱玲的浅唾水。我大概也是吃了古代诗人的浅唾水,才会循着他们的思想患上这恼人的“悲秋综合征”。
你以为我是在无中生有,耸人听闻吗?并不是。给大家画个重点,“悲秋综合征”是真实存在的一种病症。入秋以后,风景萧瑟,敏感的人便会触景生情,从而产生凄凉、苦闷之感,甚至变得抑郁,悲观,颇有“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凄楚。这便是“悲秋综合征”的具体表现。
春来夏往,秋收冬藏,再平常不过的一种自然现象。你若不去赋予它们人的情感,也就罢了。偏偏古代诗人喜欢寓情于景,看到月亮就回忆起了家乡;看到柳枝就想到了离别的场面;看到秋雨落叶便难掩伤感。
当一草一木都落入诗人的笔墨之下,春天虽有花开的欣喜,却也免不了花落的遗憾;夏日纵有凉风习习却伴随着烈日炎炎;金秋硕果累累之下落叶随风;冬季冰雪如画入眼却是满目苍凉。
“何处听秋声,孤客先闻”。随着秋天的悄悄潜入,敏感之人怕是早就先秋天一步萎靡了。
千百年来的诗词传承,给秋天定下了“凄凉”的基调。
然而,总有人能从中跳脱,刘禹锡便是这样一个典型。
或许,不止是真理,快乐也常常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想要抵抗“悲秋综合征”,就要合理运用逆向思维,像刘禹锡一样看秋天不悲。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自古以来,世人皆悲秋叹秋,偏刘禹锡认为秋日比春天还多了几分色彩。
晴空下鹤冲云霄,连带着诗人的豪情也飞越了天际。
胸中有豪情,眼中有美景。心情舒畅,眼界开阔,以乐观的心态看风景,四季皆可爱无比。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又是一秋,天气转凉之际,带着杜甫对李白的诚挚问候,愿大家都能远离“悲秋综合征”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做一个快乐大于悲伤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