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钧正平工作室·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渴饮沟河水,饥食黑莜面。白天忙作业,夜宿草窝间。雨雪来查铺,鸟兽绕我眠。劲风扬飞沙,严霜镶被边......”这首打油诗生动刻画了第一代塞罕坝造林人面临的艰苦环境。
塞罕坝意为“美丽的高岭”,历史上这里曾是一片绿洲,但由于过度垦伐,到了20世纪50年代,已是“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凉景象。
在塞罕坝展览馆,一张建场初期的示意图直观描绘了当时恶化的生态,沙地距离北京直线距离只有180公里,平均海拔1500多米,而北京平均海拔仅40多米。风一起,漫天黄沙奔着京津吹去,人们形容这个场景为“屋顶扬沙”,京津地区深受其害。
1962年,为“改变当地自然面貌,保持水土,为减少京津地带风沙危害创造条件”,决定建设塞罕坝机械林场。
专家在考察塞罕坝时发现了这颗“功勋树”,成为“塞罕坝能种树”的标志
在党和的号召下,一支来自全国18个省区市、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369人队伍齐聚坝上,携手向荒漠进军,拉开塞罕坝机械林场建设的帷幕。
条件恶劣、环境艰苦,这里平均海拔1500米,年均气温零下1.5摄氏度,低气温达零下43摄氏度,年均积雪日数169天;交通闭塞、物资紧缺,队员们的主要食物,只有粗面杂粮和野菜,一碟盐水泡黄豆,就是难得的“美味”。
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植树造林,其难度可想而知。
但塞罕坝人没有屈服、更没有退缩,“一日三餐,有味无味无所谓;爬冰卧雪,冷乎冻乎不在乎——乐在其中”,这副当年贴在塞罕坝地窝子门框上的对联,让我们看到了第一代塞罕坝人不寻常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王尚海(左三)和职工一起研究造林技术问题
他们面临的不仅是恶劣环境的考验,更是初期造林失败的精神打击。第一年艰难种下了1000棵树苗,成活率不到5%;第二年改良方法后,又满怀希望地种下1240棵树苗,成活率不到8%。两次造林失败,一度让这支年轻的队伍士气低落,甚至有少数人打起了退堂鼓。
在林场生死存亡之际,第一任党委书记王尚海和刘文仕、张启恩、王福明等场领导,都把家庭从北京、承德、围场搬迁到坝上,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表达了“不绿塞罕终不还”的决心,带头稳住了军心。大家顶风冒雪、夜以继日,反复试验改进机械,一块地一块地调查,一棵苗一棵苗分析。
1964年春,全场党员干部职工齐聚马蹄坑挥汗如雨,饿了就着雪水啃冰冷窝头,大干三天,展开了一场“马蹄坑大会战”。据塞罕坝老人回忆,“马蹄坑大会战”时根本分不清哪个是领导,哪个是工人,每个人都是灰头土脸,满是泥浆。党委书记王尚海,这个抗战时期的游击队长,在冬季零下几十度的寒冷中,一直坚持睡在简陋屋舍的门口,让群众睡里头,给大家挡风,形成了全场上下党员领导干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良好风气。
“马蹄坑大会战”打赢了。造林516亩,成活率达到96.6%,造林的胜利开创了国内机械种植针叶林的先河。面对一片稚嫩的绿色,职工们相拥一起嚎啕大哭,泪如雨下。
当年马蹄坑机械造林幼林地
从“六女上坝”的无悔选择,到望火楼夫妻几十年如一日的漫长守望,从爬冰卧雪石头缝里栽种树苗,到起早贪黑顶风冒雨修枝防虫,塞罕坝人身上处处彰显着苦干实干的精气神。
防火员每年都要在不通水电、没有人烟的望海楼呆上好几个月
一条腿粉碎性骨折的老场长张启恩,躺在病床上、点着油灯,写出了部《高寒沙地造林》专著;“死也要死在坝上”的老书记王尚海弥留之际,指着林海方向,艰难说出后三个字:“塞……罕……坝……”遵从遗愿,他的骨灰被撒在马蹄坑,伴他长眠的松林被命名为“尚海纪念林”。
由于长期生活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第一批369名造林人的平均寿命仅仅52岁。为了这片绿水青山,半个多世纪来,几代塞罕坝人植绿不息,有的因公殉职,有的终身残疾,他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
塞罕坝昔日飞鸟不栖、黄沙遮面,如今绿树葱茏、天净水清。一代代塞罕坝人用忠诚和执着凝结出塞罕坝精神,像松林一样把根深深扎在塞罕坝、扎在荒滩上,躬耕不息、接力不止,创造了“沙地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2018年的6月30日,联合国副秘书长、环境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在访问塞罕坝后说:“看了塞罕坝,我觉得中国人真了不起!授予塞罕坝林场‘联合国地球卫士奖’是我们作出的正确的决定。”
如果说塞罕坝是一张“绿色名片”,那么塞罕坝精神无疑是一座“红色丰碑”。塞罕坝人种下的不仅仅是一棵棵树,更是一种信念、一种精神,筑起的不仅仅是一道牢固的“绿色屏障”,更是一座永恒的“精神丰碑”。塞罕坝闻名世界不仅是因为其造林成果,更是因为其中蕴含的精神力量。
塞罕坝的翻天巨变,是党领导下新中国建设发展的一个缩影。它启示和激励我们,只要有着一股牢记使命、艰苦奋斗、牺牲奉献的精神,困难面前不低头、矛盾面前不退缩,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打攻坚战,就能克服各种困难,经受各种考验,干出一番事业来。
近日,习主席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尚海纪念林,同林场职工代表亲切交流时强调指出,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全党全国人民要发扬这种精神,把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好。
塞罕坝森林公园晨景
我们传承塞罕坝精神,不仅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也要继承和发扬塞罕坝人响应党的号召,听从党的召唤,完成党的任务,纵有千难万险,矢志不渝朝着既定目标奋进的崇高精神。
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在新时代各项事业、各个战场中,我们应当书写忠诚、争当先锋,敢打头阵、不畏艰险,在新时代书写华丽新篇章。
(钧正平工作室·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