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诗人用很俭省的手法,描写了这一幽居的周围环境:安闲地住在这里少有邻居,长草的小路通向荒芜小园。概括性地写出一个“幽”字,暗示出李凝的隐者身份。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句。关于“推敲“的故事:一天,贾岛骑着驴在京城长安的官道上街上,吟成《题李凝幽居》这首诗,其中两句是:”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贾岛想了想,觉得诗中的”推”字,用得不够恰当,想把“推“字改为”敲”字,可他又觉着“敲”也有点不太合适,不如"推“好。到底是”敲“好,还是”推“好呢?他在驴背上,一面念叨着,一面用手反复做着推门和敲门两种动作。不知不觉地,他撞上了韩愈的仪仗队,随即被人押至韩愈面前。韩愈十分生气地对贾岛说:”你骑着驴怎么不看看前面的路?“贾岛慌乱地向韩愈赔礼,并将自己刚才在驴上得诗,因斟酌”推“”敲“二字,专心思考不及回避的情形讲了一遍。韩愈听后,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马上思考,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还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深人静之时,多了几分声响。再说,敲字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之后连连点头称赞,于是把诗句定为”僧敲月下门”。从此他和韩愈成了朋友。这就是“推敲”典故的由来。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是诗人寻李凝未遇,返回的路上见到的景色。桥在山野之景的中间,好像把山野的景色给分开了。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石头在移动。“石”是不会“移”的,诗人用反说,使石头显得别具神韵。这一切,又都笼罩着一层皎洁的月色,更显出环境的幽静。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表明诗人不负隐居的约定。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表现诗的主旨。正是这种清幽处所,悠然自得的情趣,引起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僧敲月下门“中,为什么不用”推“”开“”撞“,而要用”敲“呢?
”推“门,说明诗人知道屋里有人,既然屋里有人,诗人就不会发出”幽期不负言“的感慨。另外,寻访友人,直接推门而入,显得不礼貌。
”开“门,说明诗人是这里的主人,但是根据诗的描述,很李凝才是这个屋子的主人。所以,”开“字用在这里是不合适的,它违背了诗意。
”撞“门,是更荒谬的。一方面显得诗人很粗鲁,一方面不符合诗歌意境上的”幽“。
而”敲“门,一方面显得诗人很有礼貌;另一方面说明诗人不确定屋里有没有人,说明当时的环境是十分安静的,这和诗歌整体上的”幽“很契合;此外,诗歌的第一联(闲居......荒园)写的是幽,第二句突然来个敲字,使得夜深人静之时多了几分声响。
炼字的角度:炼动词;炼字的原则:要符合诗歌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