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8日晚,自长治北乘坐K1366次列车前往忻州,29日早晨6点41分,到达忻州。下车后,乘坐出租车前往忻州客运中心,购买了前往代县的汽车票后,大约7点半,前往代县。到达代县县城将携带的行李寄存在汽车站,然后就餐,顺便了解前往雁门关的情况,县城的马路边几乎全部是出租车、个体车辆,价格基本一样,负责将你接送到位,商量好价格后,就出发了。汽车一路行走,司机介绍,公路就这么一条,古代商人、军队就沿着现在公路的位置行走的,公路两旁都是山脉。到雁门关后,购票,大约10点20分左右,进入景区。
雁门关景区入口。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唐书·地理志》描述这里"东西山岩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谓立西陉关,亦曰雁门关。
进入大门,沿着道路前行,首先到达的是分道碑(雁门关古道是一条纵经勾注山的南北向通道,也是清代晋商赴蒙、俄贸易的必经之路。由于商贸的繁荣,经常发生交通堵塞。清乾隆36年,为了方便通行,再修了一条通道,规定了上下行走路线)。
徒步爬行,山路不是很陡,远远望去,山上逶迤的长城看上去十分雄伟壮观。
盘古石,位于壮士亭的左侧,是一块天然的奇石。雁门关是一座千古名关,但究竟始建于何时,史无明文。目前能够见到的早记载就是《穆天子传》中所记述的公元前960年,其时已有关之存在。但这一天然顽石上清晰的幻化有”雁门关“三字,且为古繁体。这自然与人文的神奇巧合,是亿万年以前造山运动的天地造化,还是盘古开天地时的神工鬼斧!但我看了好久也没有看明白。
远眺上山的路。
壮士亭是为民国十五年(1926年)与国民军在雁门关水峪口战役中牺牲的山西陆军官兵而立。走过壮士厅后,再行走不远,就到达雁门关了。
远望雁门关。雁门关,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雁门关石刻前留影。
雄关雁门,天下闻名。
雄伟、险峻的雁门关。
雁门关天险门。天险门为雁门关主城门,明代建筑,门高12.5米,门洞上方额匾书“天险”二字,为武则天所题。
位于雁门关旁边的靖边祠。里面分别设有:偃公堂,供奉着镇守雁门关早的将军。武安堂,供奉着战国第一守关大将李牧。文定堂,供奉北宋名将张齐贤。忠武堂,供奉杨家将的所有将领。
赵武灵王曾进行军事改革,胡服骑射,大败林胡、楼烦的入侵,建立了云中、雁门、代郡。后来,李牧奉命常驻雁门,防备匈奴。为免除匈奴对赵国边民的袭扰,使匈奴数岁无所得,而赵军则兵强马壮,愿为一战,"大破匈奴十余万骑。"其后十余年,匈奴不敢寇赵。后人称李牧为"奇才",并在雁门关建"靖边寺",纪念其戍边保民的战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遣大将蒙恬率兵三十万,从雁门出塞,"北击胡,悉收河南之地"(即河套地区),把匈奴赶到阴山以北,并且修筑了长城。
追寻历史的足迹,仿佛穿越时空隧道,踏入雁门关。
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李广等都曾驰骋在雁门古塞内外,多次大败匈奴,立下汗马功劳。"猿臂将军"李广在做代郡、雁门、云中太守时,先后与匈奴交战数十次,被匈奴称为"飞将军"。
汉元帝时,王昭君就是从雁门关出塞和亲的。从此以后,这一带出现了"遥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安定局面。
北宋初期,雁门关一带是宋辽(契丹人)激烈争夺的战场。爱国将领杨业(又称杨继业)及其他杨家将士都曾在这里大显身手,为国立功。
雁门楼阁。
雁楼。战鼓在这里击响,将军在这里发号施令。
雁门关景色。
雁门关城内景色。
宁边楼前。
宁边楼。二层歇山顶结构,楼内原为杨六郎祠,现为雁门关古代军事博物馆。
威远楼门。
威远楼位于城西,建于明嘉靖年间,为守望瞭敌之用,与宁边楼遥相呼应,两边城墙连接天险门和地利门。
威远楼前。
雄伟的威远楼。
傅山先生所书的"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的对联。
雄伟的宁边楼。宁边楼位于地利门之上,又名六郎庙,为纪念北宋守关名将杨六郎所建。
回眸壮士厅及雁门关长城。
大约12点47分,游玩结束,到达雁门关入口处,乘坐来时的汽车返回代县。
13点15分左右,游逛代县县城街道。
边靖楼亦名谯楼、鼓楼,在代县城中央,始建于明洪武七年,明成化7年火焚,后成化十二年重建,清康熙、雍正、嘉庆、道光年间均加修葺。一九五八年定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边靖楼——声闻四达。
边靖楼——威镇三关。
围绕边靖楼转了一圈后,沿街道返回汽车站,取上寄存的行李,于14点左右,乘坐汽车前往大同。在初的旅行计划中,原本计划从代县前往应县,去参观应县木塔,但询问司机,说自代县往应县不顺路,于是就打消了去应县的念头,直奔大同,下午18时左右,入住大同车站旁边的红旗大饭店。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月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支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以唐代诗人李贺的诗句结束此次雁门关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