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星球研究所
(于公众号:星球研究所。一群地理控,专注于探索风光)
开拓者传奇
本文由 福特探险者 特约制作
所有署名摄影师作品均由著作权人授权发表
1700年前
一个的乱世
西晋八王之乱、永嘉之乱
使得原本繁华的中原彻底沦为战场
中原汉族被迫向江南大规模迁徙
史称“衣冠南渡”
然而
流离失所的记忆尚未消散
江南就也变得无法立足
王敦之乱、苏峻之乱、孙恩之乱、侯景之乱
接二连三的战火在江南燃起
(语出自南北朝庾信《哀江南赋》)
▼
“大盗移国,金陵瓦解······旅舍无烟,巢禽无树”
苦难的人们只能继续逃往下一站
福建
但问题是
福建就一定会是乐土吗?
(现今福建位置示意图,地图源自@林业局;福建早期移民,包括八姓入闽,学界争议较多,比较可信的大规模移民始于南朝侯景之乱)
▼
Ⅰ
千山万水
要回答福建是否是乐土
需要先从福建的基本地理概况说起
它是一个多山的省份
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80%以上
两条大型山系斜贯中西
西部闽赣边界为的武夷山脉
中部则是鹫峰山、戴云山、博平岭组成的闽中山系
(福建主要山地,制图@朱亚琳/星球研究所,底图源自@林业局)
▼
其中武夷山脉
主要由坚硬耐蚀的花岗岩内核构成
许多山峰海拔超过1500米
高峰黄岗山海拔2161米
也是中国大陆东南六省一市海拔高的山峰
就山势而言
武夷山面向江西一侧陡峻,多有断崖
面向福建一侧相对舒缓,呈梯级下降
福建就像坐在一个有着高大靠背的椅子上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从御仙台拍摄的武夷山,摄影师@雾雨川)
▼
武夷山显著的景观
当属由红色岩层构成的丹霞地貌
与甘肃张掖丹霞明艳的红色外表不同的是
武夷山植被茂密
青绿色的草木、酒红色的山体交相辉映
(大王峰,摄影师@王世民)
▼
位于福建东北部的太姥山
以林立的花岗岩巨石著称
怪石似从云雾中穿出,直望大海
(有人考证认为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所梦到的“天姥山”,借用了浙江天姥山的名字,风景却是太姥山;第1张摄影师@林民,第2张摄影师@李一鸣)
▼
这些高大的山体拦截水汽
使得福建山地年均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
湿润的气候令森林生长茂密
这里拥有同纬度面积大的
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
时至今日,福建森林覆盖率依然高达65%
是中国森林覆盖率高的省份
(建瓯万木林,的森林保护区,摄影师@Jason Huang)
▼
山上发育出众多瀑布
(莆田九鲤飞瀑,摄影师@蔡昊)
▼
或从山中飞流直下,声势震天
(莆田九鲤飞瀑,摄影师@蔡昊)
▼
或层层跌落,宛如轻纱
(武夷山青龙大瀑布,摄影师@仇梦晗)
▼
各种瀑布、水泉渐次汇聚
形成了密布福建全省的大江小溪
包括闽江、九龙江、晋江、汀江、岱江
以及霍童溪、交溪、木兰溪、上清溪等等
平均每1平方千米的范围内
就有约100米长的河流
密度之高,令人赞叹
(福建主要水系,制图@朱亚琳/星球研究所,底图源自@林业局)
▼
其中霍童溪上游植被丰富
水土保持良好
是全福建泥沙含量小的河流
(摄影师@李姝)
▼
福鼎下山溪蜿蜒流淌
从空中俯瞰
有如一个大大的S
(福鼎县赤溪村下山溪,摄影师@林民)
▼
的闽江全长562千米
是福建长、大的河流
水量甚至超过了长度约是它10倍的黄河
(摄影师@陈乾)
▼
这些水流日复一日地切割山体
在岩石上刻画出深深的沟痕
(武夷山晒布岩,摄影师@仇梦晗)
▼
千万年后,劈山裂谷
造就大大小小的河谷
(武夷山九曲溪,摄影师@雾雨川)
▼
水缠绕着山,山阻挡着水
二者相生相克,相辅相成
一条弯弯绕绕的九曲溪
如同它的名字一样
曲曲折折地围绕着武夷山大王峰流淌
(武夷山大王峰与九曲溪,摄影师@林文强)
▼
青山、碧水
(玉女峰与九曲溪,摄影师@黄恒日)
▼
绿树、丹霞
(玉女峰与九曲溪,摄影师@林文强)
▼
水流还在群山中汇聚成湖
武夷山三才峰脚下的湖水金光灿灿
山影朦胧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武夷山三才峰,摄影师@黄恒日)
▼
更绝的是位于漳州常山的乌山天池
山水相映,令人心旷神怡
(该处景观由现代修建的水库形成,摄影师@张元锋)
▼
周边更是奇峰怪石环绕
雄中带秀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摄影师@张元锋)
▼
这便是福建的千山万水
面对如此山川胜景
从河南迁到福建的南朝文学家江淹
同时也是“江郎才尽”一词的主人公
他曾这样赞美福建
(出自江淹《杂三言五首》)
▼
“石红青兮百叠,山浓淡兮万重”
从江西迁到福建的宋代理学大师朱熹
他描绘福建的诗句更加广为人知
(出自朱熹《观书有感》)
▼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Ⅱ
初来乍到
山是千山,水是万水
对于初来乍到的逃难者而言
却成了难以逾越的阻碍
移民们想要进入福建
不止要翻越一座大山
而是反复翻山过河,无休无止
因为湍急的河流就像切豆腐一样
将一座座大山完全割碎
水流在山间如网格般密布
好不容易翻过一座山,又要渡过一条河
渡过一条河之后又要翻一座山
如此循环往复,可以想像路途之艰
(从Google卫星地图上,可以清楚的看到泰宁县的“山河破碎”;需要注意的是,当时还有相当一部分移民经由海路进入福建)
▼
这也使得闽道之难闻名全国
(语出自民国初年《道路月刊》)
▼
“闽省腹地,山脉绵亘,道里崎岖,鸟道盘纤,羊肠迫隘,陆行百里,动须旬日”
中国古代高的“快递”系统
即所谓“八百里加急”“六百里加急”的驿递制度
面对福建的山地也只能降速50%
活生生变成“慢递”
(出自《福建通志》,描述的是清代军机处公文在福建传递的情况)
▼
“所有军机处交出发寄紧要公文,一入福建之界,无论限行三百里、六百里······每昼夜概行三百里”
高山、支离破碎的地形
让不同种类的动植物都能在此找到相应的栖息之所
以武夷山为例
它拥有2527种植物,近5000种野生动物
但在逃难者眼里却是雨林茂密难行
瘴气弥漫、藤萝纠葛,虎豹出没
随时可能让逃难者命丧路途
(下图为福建博物院馆藏的一件青釉虎子,出土于福州市的一座南朝墓葬,是二级珍贵文物;整器呈卧虎形,獠牙外露,虎口圆张;古代闽人居然乐观地将猛兽形象做成了溺器;图片源自@福建博物院)
▼
当他们艰难翻过大山、渡过河流
幸运地逃出虎口
接下来便迫切需要
找到一块适宜居住的平地定居下来
然而群山之中平地寥寥无几
有限的平地或是已经被先到者占据
或是林深草茂、沼泽密布
移民们携带的落后工具以及有限的人力
根本无法将其处理完善
(汉代闽越王城遗址,武夷山中一处难得的开阔平地,所以较早就成为人类的聚居场所;图片源自@图虫创意)
▼
与此同时
定居下来的人们也极有可能被抢掠为奴
或被土著居民杀死
汉武帝时曾派军将闽人强行迁徙到江淮
使得福建几乎成为无人地带
三国时期吴国也时常搜掠闽人
将其编入军队,北上作战
因此土著居民对待外来者并不友好
(因为抢掠人口的现象太过突出,皇帝还专门下诏要求将他们释放,不过乱世之中,这只能是一纸空文罢了;语出自《陈书·世祖纪》陈世祖诏书,其中建安郡、晋安郡为福建古地名)
▼
“侯景以来,遭乱移在建安、晋安、义安郡者,并许还本土,其被略为奴婢者,释为良民”
山高路险、生存艰难
大大限制了移民进入福建的数量
晋代时福建总人口仅有8600户
隋代时也不过1.2万户
平均每10平方千米才有一户人家
是南方诸地中人口少的区域
如此少的人口无法产生群体应的文明跃进
只能维持低水平生存
但是改变即将发生
一批新移民会带上更先进的技术进入福建
他们将克服内心的恐惧
突破重重阻隔,为生存和梦想而战
他们是开拓者
他们是冒险者
他们是探索者
他们将用双手和智慧创造一个新世界
Ⅲ
新福建人
早期中国农民的农具多由木石、生铁铸成
木石力量有限,使用不便
生铁器性过脆,容易折断
从唐代起
中国人开始大规模运用灌钢技术
铁匠们将生铁与熟铁盘在一起
反复锤炼之后
二者之间的碳分布趋向均匀,便成了钢
(正在反复锤炼的铁匠,图片源自@图虫创意)
▼
钢兼有生铁的硬度与熟铁的塑性
用钢制成的锋利农具,性能远超以往
于是每一户中国农民手中
都有了一套全新的钢制高科技农具
锄头、镰刀、斧头、犁
1300年前
唐朝藩镇割据,互相攻伐
中原汉族再次大规模向南方迁徙
福建大开发的转折点到来了
移民们手握钢制农具
将高山、河流、森林、沼泽一一“征服”
他们沿途砍伐丛林,修建山路
架设桥梁,穿越河网
(永安桥,位于柘荣县溪口村,修建于清代同治年间,摄影师@林文强)
▼
他们挖掘沟渠,排干沼泽
将荒野变为农田
(福鼎店下镇农田,摄影师@林民)
▼
他们拦截溪水,兴建水利工程
将福建四大平原统统变为粮仓
木兰溪下游冲积而成的莆田平原
在隋代还是一个长满蒲草的沼泽地
经过水利改造反而成为福建发达的区域之一
闽江、晋江、九龙江冲积而成的
福州平原、泉州平原、漳州平原也同样如此
(木兰溪上修建的木兰陂,是中国古代大型水利工程,陂音bēi;摄影师@蔡昊)
▼
在耕作不便的山地
他们用的筑坝技术
投入不亚于北方修建长城的人力
开垦出近千万亩梯田
在尤溪县、柘荣县都可以看到
梯田一层一层地向山顶延伸
俯瞰有如密密麻麻的等高线
(宁德市柘荣县梯田,摄影师@林文强)
▼
耕地增加,吸引移民不断进入
盛唐时福建人口为10万户
宋代初年便上升为46万户
到了南北宋相交之际金兵南下
中原再次陷入战乱
福建人口已经多达130万户
从国内人口稀疏之地转变为人口密集的区域之一
他们往往整个家族数百上千人集体迁入
不但数量众多,身份的构成也更为广泛
既有衣冠大族、书香门第
也有下层贫民、贩夫走卒
在与当地土著居民的关系上
他们明智地选择了通婚
当他们的后代追溯祖先时
往往仍以北方籍贯为荣
(例如河南固始人王审知治理福建期间,兴起了以籍贯固始为自豪的风气,并且延续至今;下图为唐代福州刘华墓出土的福建人形象,图片源自@图虫创意)
▼
至此
北方移民彻底改变了闽人的血缘结构、文化认同
无论你曾是官、军、世族、豪强
无论你曾是农民、罪犯、道士、和尚
无论你来自河南、江西、浙江
现在都是同一个身份
新福建人
福建也开始加速升级
他们烧制砖瓦
(的古窑福州闽侯文山窑,有几层楼高,人们站在由砖瓦铺就的阶梯上,再将砖瓦自上而下依次取出,近年来三坊七巷翻新用的青砖瓦大部分出自这里;摄影师@福建老邱)
▼
建造各式民居
包括土楼
(福建永定承启楼,建于明清,摄影师@刘艳晖)
▼
围堡
(福建安贞堡,建于清代,摄影师@牛奔)
▼
上千个村落从荒原中崛起
(福鼎店下镇农村,摄影师@林民)
▼
村落扩大,升级为市镇
市镇扩大,再升级为郡县
(泰宁县古街,摄影师@林大佺)
▼
郡县扩大,又升级为中等城市
福州、泉州都在这一阶段变得闻名全国
(福州三坊七巷,摄影师@林大佺)
▼
另一方面
高山和支离破碎的地形
仍在影响着新福建人的日常生活
他们带着的唐宋中原口音
却又在各自的小环境中独自演化
分裂为更多方言
以至于相隔一座山、一条河的居民
也可能无法交流
这也造就了一个个文化孤岛
他们有各自的戏剧
除闽剧等五大剧种外,还有20多个小剧种
(政和县的院子中正在上演着四平戏,摄影师@福建老邱)
▼
他们崇拜各自的神灵,多达1000多种
包括蛇、蛙、马仙、太上老君等等
(泉州老君岩,摄影师@施维天)
▼
在山间奇绝之处
他们修建起各类庙宇
(第1张为漳州灵通寺,瀑布从悬崖上飞流直下溅落在古寺之上,摄影师@张元锋;第2张为太姥山一片瓦禅寺,摄影师@李一鸣)
▼
民俗节庆也多得令人眼花缭乱
例如长乐三溪村的赛龙舟持续数个小时
直到晚上才进入高潮
又称龙舟夜渡
(摄影师@林文强)
▼
连城姑田镇的舞龙活动
龙身多达上百节,长度可超过500米
一次舞龙往往需要成百上千人参与
又称游大龙
(摄影师@林大佺)
▼
开路搭桥、兴修水利
建设梯田、村落、城镇
演化出种类丰富的语言、文化习俗
这就是新福建人的创造
但是
如果福建止步于此
它仍不过一个普普通通的省份
福建,还有更大的梦想
Ⅳ
海上牧场
它的梦想在于海洋
(福建主要海湾、海岛,制图@朱亚琳/星球研究所,底图源自@林业局)
▼
福建海岸线南北直线距离只有500千米
却因为海岸曲折生生被绕出了3752千米
长度位居全国第2位
从生物资源丰富的滩涂
(霞浦三沙镇小皓村,摄影师@福建老邱)
▼
到有着海岸卫士之称的红树林
(漳江口红树林和渔船,摄影师@蔡昊)
▼
再到玄武岩柱状节理地貌
上百万根柱子整齐嵌入海岸
当年火山活动的伟力令人震惊
(位于漳州滨海火山地质公园的海岛上,摄影师@罗斐)
▼
福建还拥有1400多个岛屿
(霞浦花竹村,摄影师@李一鸣)
▼
位于宁德的大嵛山岛
是一个有着类似塞外草原风光的小岛
岛上还有两个湖泊,周围群峰环拱
(摄影师@李一鸣)
▼
位于漳州的东山岛
是福建省的第二大岛
岛上礁石众多、颜色丰富
日出时分尤其绚烂
(摄影师@张元锋)
▼
漫长的海岸线、众多的海岛
福建人很早就开始利用海洋资源
他们建立起海上村落
有些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
(宁德市东安岛,摄影师@吕威)
▼
他们以海为田
(小皓村,摄影师@吕威)
▼
拾蛏苗、插牡蛎、晾海带、捞鱼苗
(八尺门围网,摄影师@林文强)
▼
渔民们或摇着小船
(霞浦滩涂,摄影师@陆雨春)
▼
或徒步滩涂
(摄影师@郭翼华)
▼
穿梭劳作好似一幅抽象画
(霞浦东壁村滩涂,摄影师@廖铁军)
▼
更为重要的是
海洋是与世界进行贸易的通道
正所谓
(唐代韩偓《一本题作登南台僧寺》)
▼
“中华地向城边尽,外国云从海上来”
福建人建造起好的海船
载重可达600多吨、500多人
一个普通的福建女性
则担当起了强大的海上保护神
妈祖
(学术界考证认为妈祖本是南宋时的一名普通女巫,后世为她增加了许多故事和名号;下图为马祖南竿岛上的妈祖像,摄影师@邱凌)
▼
在她的庇护下
一艘艘海船从泉州出发
将中国的瓷器、茶叶运往世界
(从泉州出发的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制作@风沉郁/星球研究所,地图源自@Michael Schmeling/123RF)
▼
自唐代到元代不足3个世纪的时间里
泉州先是在北宋时超越宁波
又在南宋末年超越广州
元代时更是成为世界大的港口之一
(泉州古城,摄影师@王世民)
▼
旅行家马可•波罗这样描述元代的泉州
(出自《马可•波罗游记》)
▼
“大批商人云集于此,货物堆积如山,买卖的盛况令人难以想象”
繁盛的海外贸易刺激了福建内陆的产业
一大批人专门为外贸订单生产瓷器、纺织品
具代表性的当属武夷茶
武夷茶大量出口
多时曾占到全国茶叶出口量的1/3
促使武夷山开拓出了的茶园
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武夷山茶园,摄影师@黄恒日)
▼
位于漳平市永福镇的茶农
还在茶园中种植樱花
形成了独特的樱花茶园
(摄影师@王世民)
▼
不仅向外输出物产
许多海外文化也经由福建商人输入国内
闽南商人喜欢上了西班牙人的红砖建筑
宁可僭越封建礼制
也要在家乡盖起鲜艳的红砖大厝
(蔡氏古民居,摄影师@施维天)
▼
在近代
这种对海外文化的吸收
则汇聚成了今天名声大噪的鼓浪屿
这个只有1.78平方千米的小岛
拥有各式建筑之多,堪称万国建筑博览
(鼓浪屿,摄影师@陈艳斌)
▼
宗教上也是百花齐放
不论佛教、道教、基督教、摩尼教
以及伊斯兰教在福建都有许多信众
宋元之际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商人聚集泉州
形成了相当大的群体
(泉州清净寺,中国现存早的阿拉伯建筑风格的清真寺,摄影师@施维天)
▼
人才上福建的表现也相当靓丽
宋代福建有7000余名进士
在朝任职宰相的官员多达50位
除此之外
还有大量福建人移居海外
形成了中国大的海外华商网络
人数超过1000万
海上贸易发达、内陆经济强劲
文化百花齐放,人才遍布世界
福建的巨变令古人不禁感慨
(语出自宋人张全真,转引自王象之《舆地纪胜》)
▼
“昔瓯粤险远之地,为今东南全盛之邦”
今天的福建人均GDP位居全国第6位
仍是中国经济发展快的省份之一
(制图@朱亚琳/星球研究所)
▼
这一切都与福建历史上的开拓者密切相关
是他们突破重重阻隔,为生存和梦想而战
他们是开拓者
他们是冒险者
他们是探索者
他们用双手和智慧创造了一个新世界
这就是福建
(厦门游艇码头,摄影师@林民)
▼
... The End ...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星球研究所”
我所聚集了一群地理控
专注于探索风光
by 星球研究所 原创编辑,转载请联系微信公众号“星球研究所”
星球研究所
一群地理控,专注于探索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