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一章,意思是,“道”这个东西,飘忽不定。惚惚恍恍,其中却有形象。恍恍惚惚,其中却有实物。幽深不明,其中却有精质。这精质既真又纯,可相信可体验。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道之为物,道本来不是物,道所表现出来的样子,“惟恍惟惚”,好像有,又好像没有,好像没有,又好像有。仿佛有,仿佛无,就叫恍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惚兮恍兮,就是来回摇摆不定。中国人就经常摇摆不定,所以大家都在骂,可我不这么认为。如果每个人都坚定目标,朝向固定的方向,那人跟机器一样了,还算是人吗?如果连个象都没有,又怎么惟道是从?
老子告诉我们,它摇摆不定,恍恍惚惚,“其中有象”。可是一般人看不懂。什么象?形象,现象,天垂象的象,它都是实在存在的,只是它不清楚。所以不能用看,看是看不到的,视而不见;而是要用观,观重要,观是用心去看,而不是用眼睛去看。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恍兮惚兮,它有痕迹,有本质,所以能发现“其中有物”。这个物,就是万物的本体,万物的根源,而不是具体的东西,这就叫道。我们要找到这个,才能够谈惟道是从。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窈兮”,是微不可见,用显微镜也看不清楚;“冥兮”,是深不可测。海底太深了,人根本看不见,就是因为它微不可见、深不可测。所以,它才有生养万物的精气。可见,在这个微不可见、深不可测当中,“其中有精”。“精”,就是小的原质。“其精甚真”,它很真实,那叫精气。人就是从男人的精子受孕以后产生的。“其中有信”,有可以信验的东西。意思是说,道跟万物有一个连接的枢纽,使人确信不疑,才能够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道这种东西是恍恍惚惚的。惚惚恍恍啊,其中却有某种形象;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某种物体。深远暗昧啊,其中却有精微之气;精微之气极为实在,其中竟有可靠验证。
道这种东西,里面有象,有某种形象;里面有物,有某种物体;然后其中有精微之气,代表不是虚幻的;然后还有可靠的验证。
在“道”的有无问题上,王弼的解释值得尊重。“无”是指无形,“有”是指有形,以人的认知能力、感觉能力来做判断标准。对人来说无形、有形,不是真正的无与有。一朵花忽然开出来,以前没有,是因为无形,现在有,是因为有形。隔了一两个月花又不见了,变成无了。它不是真的变成无,它分解掉了,人看不到了。
道深刻、奥妙,它不是一般的有,也不是一般的无。但是无论如何,它一定存在。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在毫无边际、活活泼泼的一片光明境里,就有这么一个境界。“象”者,境界也。“恍兮惚兮,其中有物”。而且在这个光明的境界里,似乎确有这么一个东西。
等于佛家所说“即空即有,即有即空。”在空空洞洞里边,又非真的空空洞洞。这个“其中有物”,既非唯心,亦非唯物,而是心物一元的那个东西。修道人可以到达这种莫可名状,光明无际,“荒兮其未央哉”的灵活自在,若虚若实的境界。
但是这个境界,这个东西,老子不想再加上一个名词去解释,恐怕以词害意,只好简单地用“象”、用“物”来表达它。在佛学中,也常说“不可思议”,或“不可说”来结束其词,个中况味,只好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窈”是形容其深远,“冥”是形容其高大。如果当时用齐鲁文化的文笔写来,或者使用“巍巍乎”三字来形容。“窈”、“冥”可以用太空的现象作比喻。如“飞入清冥”,代表远远到达无穷高、无穷尽的太空中去,甚至还遗忘了太空的观念。
一个人的修养如果达到这种程度,便可了解这中间确是“其中有精”。但是提到“精”,便须千万注意,不可以物质观念来解释这个精。当然,不是如后世的旁门左道所指的精虫卵子之精,它是包含“精灵”、“精华”之意,不可测量、不可捉摸的精神之精。
一个学道者,倘若经年累月地打坐,结果一日一日,越坐越没精神,越修越昏头昏脑,那就错了。这可不是“窈兮冥兮”。真正到达“窈兮冥兮”的空灵境界,只要你眼神稍稍凝定几分钟,就等于常人几小时的睡眠,这是“其中有精”,由此才谈得上“炼精化气”的功夫。
像这老子、庄子书中,谈修道功夫境界的文字,多,不是一般哲学观念、或文人的艺术想象所能理解诠释的。那硬要实修实证,方能体会个中真相。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此处之“精”,在用法上,几乎已到达佛家所说“不生不灭”的境界。佛经名典《楞严经》亦云:“心精圆明,含裹十方。”修心养性到此等地步,可以盖天盖地,包容整个宇宙。因此,老子说:“其精甚真”,它是个真实的东西,无始无终,不生不灭的。“其中有信”,确是实有其事,确有这个消息,只要你从身心上,真修实证,到时便自然有一步一步的征信验。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