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北望长江,东濒鄱阳湖,山上群峰林立, “一山飞峙大江边”是她地理特征好的写照。古往今来,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许多不朽篇章,或以物咏志,或伤感哀叹,或直抒胸臆。《大林寺桃花》、《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等多首传诵千古的诗词入选中小学课本。庐山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由于周边水系众多,地理位置独特,形成了区别于山下周边地区的气候、天气特征。就这样,庐山诗词中自然而然的融入山上特有的天气、气候和气象景观,不知不觉中,气象景观成为庐山旅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就是庐山与山下周边天气气候差异具诗意的描述。因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层保温作用随之下降。据观测,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度,庐山的春天也因此姗姗来迟。经常坐车上山的居民会发现,早春时节,盘山公路两旁树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山脚到山顶,一茬茬慢慢变绿。路边的杜鹃花也自下而上,像列队一样逐渐开放,特别有趣。在约20多天后,山上春意渐浓,大林寺旧址(现在的花径公园)的桃花才肆意开放。而此时,山下花草已没有当初的“满园芳菲”的样子。
“日照 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 ” 读者 从中领悟庐山瀑布之美,却很少 有 人深究其中 “ 紫 烟 ” 为 何物,从何而来?仅是我们 浪漫 主义诗人的想象吗?不是 。由于 瀑布飞泻,大量微小的水滴分散在空气中形成了薄薄的云雾 , 这云雾其实就是一个庞大的气 溶 胶 , 如其 个 体直径小于入射 波 长的 1 /20 , 强烈的日光通过 云 雾时,胶体粒子( 即水滴 ) 会 对日光产生散射。 当日光 中的紫 光 波被散射 ,且 强度大 时 ,远远看起来( 即 “遥 看 ” ) , 云雾 就 像是紫色的烟 雾 。 综合 起 看 来, “ 紫烟 ” 的 形成 与 瀑布水量、光线强度、光照角度及游客所处位置等因素密切相关 ,因 此平常游客很少能见到。 我 想,李白创作此诗 时 ,即 是 机缘,更是诗人 “ 妙 手偶得 ”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以景说理,予人启迪。从庐山天气气候来看,山上年平均有雾日数达196天,超过一半的日子会出现雾。即使晴天,由于山峰连绵起伏,各处景观不一,人处山中,受视角所限,不可看清庐山全貌。而当云雾来时,仅咫尺之距,亦不能准确认清对面人和物,更是无法识别庐山的美景了。
庐山还有许多描写天气气候的诗词,也有许多美丽的气象景观,如冬季的雨淞、雾淞、雪景,以及略带神秘色彩的“佛光”。而我认为,壮美的气象景观要数瀑布云,这也是庐山所特有的。雨后初晴,受热力影响,鄱阳湖大量水汽自小天池U形谷慢慢抬升,经过小天池后,翻过山顶,又顺势而下,似行云流水,磅礴云涛天际来,壮观之极!由于形成瀑布云需要适宜的天气、气温、风向、风力等众多气象要素,一年中并不常见,所在至今还没有发现哪首古诗词中有瀑布云的描述。不知白居易、李白、苏东坡等,如看到小天池的瀑布云,会写出何等壮美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