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马导游就与我们告别了,我们的返程飞机是15日下午7点,我们还要在昆明呆两天。旅行社的推荐是世博园和民族村,但我对这些并不感兴趣,既然要在昆明滞留两天,那就去看看海埂公园和大观楼,还有金马、碧鸡的市场,也不负来昆明一趟。
吃过早饭,向服务台的服务员问清如何乘坐公交后便离开了海棠饭店。我们要乘坐A1路公交然后转车到海埂公园,可一上车就发觉坐反了方向,原来上车时问了一男乘客,答曰是。昆明人真的不地道,不知道就不要乱应声啊。重新坐车,再换乘73路,没多久就到了海埂公园。
海埂公园临滇池,环境很优雅,而且游人也少,给人的感觉是清静、安谧、舒展、悠闲,是个很适宜疗养的地方。公园沿滇池而建,堤坝弯弯,水击浪溅;垂柳行行,依依低垂;绿绿草地平坦如茵。漫步在滇池岸边,遥望远处群山起伏,蓝天无垠,听耳畔涛声阵阵,莺燕低鸣,仿佛走入画中。几天来身心疲惫,忙于奔波,顿然放松,心宽神弛,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油然而来。走走停停,坐坐起起,没有了时间限制和受人制约真好,由此而想到自由真好。
(2011年,在昆明海埂公园。)
和梅在公园呆了很久,拍照、散步、休息,完全是随意性的休闲。可惜的是现在来的不是时候,没有了红嘴鸥翱翔的独特景观,终令人留些遗憾。逛完海埂公园已快接近中午,出公园后门,沿着海埂大坝过海埂人民会堂,来到183路车起点站乘坐上车。
和我们一同上车的有一对80多岁的老夫妇,看来他们也是外地来旅游的。我很是惊奇,这大年龄了还敢外出?他们也到大观公园,瞧着他们问路、买票的艰难,很是为他们捏把汗。
坐在车上,看着那对老夫妇,随车晃来晃去,忽然使我明白了人生的道理。虽然那老夫妇年迈,但雄心不灭,与其呆在家里呆在医院享受,倒不如担些风险外出,看看陌生世界快活度日。快活和,很多老人选择了,却将快活抛在一边。人啊,遇到风险怕什么,打110不就罢了。来到大观公园,买20元门票进入。
(2011年,昆明大观楼和楼前的对联。)
大观楼是昆明的象征,就像到了北京要看天安门一样,到了昆明是一定要看看大观楼的。大观楼在大观公园内,公园建的很大,布局也很别致新颖。湖水、石桥、堤坝、亭子、长廊、假山等安放有序,错落有致,翠竹青青,红花连片,风景点点。看水、看花、看亭台楼阁,大观公园给人留下美好的印像。穿长堤,过石桥,终于站在了大观楼前。
大观楼三层,方楼白墙,飞檐拱门,木窗黄瓦,红底金黄色的“大观楼”木匾高挂大门上方,一对长联镶嵌在蓝底木牌上,分挂大门两边。大观楼以这副长联名,这副长联也以大观楼名。看大观楼的游客并不多,其实大观楼也没什么可看的,多也就三五分钟的看头,所以游者寥寥。站在大观楼前让梅给拍了张照,看了一遍长联,便抬脚进了楼内。
(2011年,在昆明大观楼。)
楼内摆有几个柜台,卖的大都是旅游产品,楼梯口有两女子把门,要上楼就要掏3元钱买票。买了票,沿着窄窄的红漆木楼梯攀上二楼。二楼墙上挂有几副画,屋中间放有一玻璃柜,里面有几副书法拓片,一中年人正痴痴地趴在玻璃柜上,手指不停地在书写着,看来二楼是书画展室,这摆设倒不失大观楼的文雅气质。看完书画,走到窗前,但见窗外风景如画,远山近水都入画中。二楼看景略显低矮,于是上到三楼,三楼内并无一物,空空的,看来这里是观景的楼阁了。大观楼窗外并无多少高层建筑,所以远处群山历历在目,灰灰的一卧,起伏有致地飘挂在天际,山之内,天高地阔,水地相连,栉次鳞比地远远而来;近处水汪一片,碧波荡漾,绿柳成行,水葫芦飘荡,小路条条,行人匆匆,草地青青,红花绽放。
(2011年,在昆明大观楼上。)
(2011年,在昆明大观公园。)
倚着木窗,痴痴呆呆地看着窗外,思绪在远山中攀登,田野里驰骋,近水里游荡。难怪古人总要临窗望着美景感叹,喝两杯浊酒,吟几句古诗,疯疯癫癫地嚎叫歌唱。梅看我久久望着窗外,笑问有什么可看的,我说好好看看吧,这是在大观楼看景,机会是不会很多的,也许这辈子就看这一次啦。我一说,梅倒认真地趴在窗口,细细地看起景色来。
(2011年,昆明的金马碧鸡牌坊。)
看完景色,下了大观楼,返回宾馆已将近天黑。第二天,来到市区的金马、碧鸡牌坊前照相留影后,逛了逛市场,市场大都卖的是茶叶、玉器、银器、药材等,但质量很难,不懂的人也能看出大都卖的是假货。逛完市场,翻过马路,来到连片的大商场。昆明的这些大商场不但大,而且连片,但卖的大都是品,价格自然很贵。转到中午,在一米线店吃午饭,二两小酒下肚,醺醺然不亦乐乎:云南此行还算尽如人意吧。
下午,旅行社派司机将我们送往机场。司机两点就来接我们了,我们是下午7点的飞机,我不明白他为什么来接我们这么早。见司机后,才明白我们下午必须去花卉市场,我说我们昨天去过了,司机说公司还让去。没办法,只好再去花卉市场,买了些花和一幅画。
(2011年,在昆明的金马碧鸡牌坊前。)
7点的飞机晚点了,直到8点40分才起飞。你说巧不,在机场我们遇到了来时遇到的几位郊区大嫂,他们笑呵呵地说着几天来的趣事。我心里明白:昆明,我们终于要和你说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