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出生地碎叶城地图|
沙漠的定义来自地质、地理学家,是指地面完全被沙覆盖、植物稀少、气候干燥的荒芜地区。“沙漠”,并非今天才有。我国古代文献中早就有“沙漠”二字,泛指我国西北的黄沙覆盖地带,与今天的沙漠有相近之处。
因为古已有之的沙漠一词,与自然界那种被沙覆盖的区域有着天然的契合度,于是它也成了地理名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
唐代轮台:乌拉泊古城
如班固《汉书》中就有“沙漠”诗句:"径兮度沙漠。为君将兮奋匈奴。"魏晋时期阮籍在《为郑冲劝晋王笺》中写道:“前者明公西征灵州,北临沙漠。”
汉语中还有沙漠的同义词做“沙幕”,如北朝庾信在《周柱国大将军纥于弘神道碑》中所言:“祁连犹远,即受之侯;沙幕未开,元置长平之府。
我们还不难看出:沙漠在古代中国不单用于描述自然景观,还常常用于引申义,代指“边疆地区”。大多数边塞诗中的“沙漠”都代指边关沙场。
如北朝高琳“何以报天子,沙漠静妖氛”;北朝裴让之“沙漠胡尘起,关山烽燧惊”;隋朝王胄“前年破沙漠,昔岁取祁连”等。
玉门关
嘉峪关
敦煌鸣沙山
沙漠骆驼
古诗词中,还有另外一个诗意的词语——瀚海,明代之前的瀚海指的是北方的大湖,如《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有“(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禅於姑衍,登临瀚海”;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有“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凝”。
瀚海与沙漠连用时,有时特指贝加尔湖和蒙古高原的大戈壁(大戈壁以沙漠、岩漠为主)
明代以来,瀚海被抽象为形容广袤如海的沙漠戈壁地区,又通“旱海”。“旱海”在宋代曾是宁夏灵武一带,后来被引申指沙漠。
明代之前,中原王朝的敌对势力多生活在西北。沙漠常跟边关、边疆、沙场联系在一起。出现“沙漠”“瀚海”“旱海”的边塞诗,一般都表达着作者建功立业的理想。
|17世纪画,高力士脱靴|
|17世纪画,高力士脱靴|
这些众多热血青年中,就有李白。李白在多首诗中写到了“沙漠”:
良图扫沙漠,别梦绕旌旃。(《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塞下曲六首·其四》)
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不然拂剑起,沙漠收奇勋。(《赠何七判官昌浩》)
沙漠集中分布在我国西北,这一带是中原王朝与游牧部落冲突之地,是边关沙场所在,这里李白所说的沙漠其实就是代指边关。李白和他的朋友杜甫一样,生活的年代,先后经历了盛唐和安史之乱。这些“向往沙漠”的诗,多写于安史之乱之际,表达了要为建功立业的心志。
除了李白,高适、岑参、李贺、王维等都是边塞诗高手,这些边塞诗中多有“沙漠”“大漠”“黄沙”等与沙漠有关的描写。
当然,李白父亲长期戍守边关大漠,李白就是在距离大漠不远的碎叶城出生,他对那里的自然环境一定十分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