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世名曲】屈原为什么爱兰?
屈原作品中常常选取香花异草中来比喻自己高洁的品质,而在众多香花异草中,屈原特别选取了兰。在《离骚》、《九歌》、《九章》许多诗篇中,屈原都写到自已如何种植兰花、采摘兰花,不仅仅只是为了简单的起兴、渲染烘托某种气氛,它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情感的寄寓,一种品格的追求。
公元前278年,汨罗江畔。屈原披散着头发自言自语地走着,他面容憔悴、脚步踉跄。一个渔夫盯着他看了一会儿,开口问道:“你不是三闾大夫屈原吗?怎么到这里来了?”
屈原停下脚步,叹了口气回答道:“我被放逐了。天地茫茫一片混沌,只有我是清白的;天下的人都喝醉了,只有我还清醒着,我因此被放逐了。”
“大夫,你这样就太呆板了。有能力的人应该灵活一点,既然大家都喝醉了,你也喝点酒醉一醉不就好了吗?为什么要保持自己的品格,到后落到了被放逐的下场?”渔夫摇摇头,表示不能理解屈原的做法。
“我听说,洗过头的人戴帽子之前,要弹去帽子上的灰;洗过澡的人再穿衣服之前,要把衣服抖一抖,就是为了干净的身体不受脏东西的玷染啊!”屈原同样摇摇头,说完之后,转身离开了。他在汨罗江边徘徊了很久,脑子里一幕幕闪过的是自己经历的事情。
屈原生活时期的楚国混乱不堪。西汉文学家贾谊在《吊屈原赋》一文中描绘了当时的时局:猫头鹰在天上飞翔,鸾凤却深藏起来;小人得志尊显,圣贤却不得其用;正直廉洁的人受到诬蔑,强横残暴的人却得到称誉。
身为楚国贵族的屈原满腹豪情,立志要改变天下大势,使楚国强盛起来。他与苏秦两人共同促成了除秦国以外其他六国的同盟,并使楚怀王成为同盟的。屈原也因此得到了楚怀王的重用,很多内政、外交大事,楚怀王都听凭屈原作主。
屈原有一腔报国之志,正一步一步朝着振兴楚国的目标走去。眼看着心愿一点一点达成,却没料到接下来的事情给了他天大的打击。
以怀王的儿子——子兰为首的一班贵族,对屈原嫉妒和忌恨。他们常在楚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就是诋毁屈原,说他经常夸耀自己的功劳。一开始楚怀王没有听信他们的话,但是三人成虎,挑拨的人多了,怀王渐渐对屈原产生了疑心,并疏远了他。
屈原被放逐后,痛心楚怀王被小人的谗言所迷惑,不能明辨是非,让小人左右朝政,君子不为朝廷所容。他十分忧愁苦闷,于是写下了《离骚》来抒发自己的忧愁忧思,并表明了自己的高洁志向。
其中有一句“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意思是“我把江离芷草披在肩上,把秋兰结成索佩挂身旁”。当然这都是表象,实际的意思是说:他不与恶人同流合污,坚信只要坚持自己的品行,一定会重新获得君王的重用。而命运却又给了他一个打击。
楚怀王听信小人的谗言,结果被秦国设计囚禁起来,落得了客死异乡的下场。他的儿子顷襄王即位后,并没有举贤任能,积极想办法对抗强大的秦国,反而是一次又一次地妥协让步,楚国国力日益衰减。
屈原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他几次上书,哀叹民生疾苦、劝顷襄王清明为政,可得到的结果却是被放逐到更远的地方。昏聩政治导致国力衰弱。楚国受到秦国的猛烈攻击。
前一天,顷襄王跟执政的贵族们一起,狼狈不堪地外出逃难,楚国已经是名存实亡,恐怕再难有翻身的余地了。
屈原想到了渔夫的话:“为什么要保持自己的品格,到后落到了被放逐的下场?”他笑着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佩戴的兰花,作了一首《怀沙赋》,然后抱着石头,义无反顾地纵身跳入汨罗江。
南宋毛敏仲,取诗人屈原《离骚》中“纫秋兰以为佩”诗意,作《佩兰》古曲。述兰之香气馥郁,香飘悠远,如君子傲骨清风,有泛舟江湖之感。整个乐曲悠然雄浑、深沉大气,与屈原的气质极其相符。
【传世名曲】屈原为什么爱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