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读《易经》要紧是这两句话,明象位,立德业。一切都是象位的变化,象就是形象,位就是定位。我想一个人,你的立场、你所处的位置,这是重要的。在不同的位置,要表现出不同的形象。可是,这些东西都只是客观的变化,真正主观的变化是立德业。
在我们的文化中,有一个词是重要的,叫作“知止”,知止可以不殆,知止就能没有灾祸危害。这个“知止”,一层意思是知道适可而止,凡事不要偏激,不要过度,要把握好分寸尺度,要有节度,有节制,避免物极必反的结果。
另一层意思,就是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知道自己的范围和界限。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诗经》上说:“鸣叫的黄鸟,只栖息在山丘上。”孔子说:“小黄鸟栖息在山丘上,是它知道它应该停留在什么地方,难道人还不如鸟吗?”。
所以我们一定要清楚自己的位置,在恰当的位置上做恰当的事情。当位置发生变化之后,自己的表现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
但不管处在什么位置,不管怎么表现,这些都是外在的客观的,内在的主观的根本,还是要回归到我们自身,也就是“立德业”。进德修业,这是我们立身的根本,如同大树的根系,虽然不显露于外,但是一切都依靠于它。
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却只是一门心思想着往更高的位置上去攀爬。爬到一个台阶之后,在这个台阶上还没有搞清楚自己位置,还没有去尽自己应尽的责任,然后又挖空心思的要往更高的台阶上爬。
但是,这样的方式,即使爬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上,又能怎么样?既不立德业,又不明象位,德不配位,那处的位置越高,对自身来讲就越危险。
所以曾仕强教授反复强调要读《易经》,要读通。它不是玄学,也不是迷信,而是一部取之不尽的智慧宝典,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用曾教授的话讲“越早读《易经》,受用就越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