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与情感,是生活里常常会被谈论到的两个话题。
钱很重要,因为它能够生活里的物质需要,也能够给人带来一定的感。
情感对于每个人来说,也是幸福感的一个重要来源,缺乏了人际关系,那么我们往往也会失去与他人之间的一种联结感,从而失去了生命的归属感。
可是我们也很难不承认这样一种观点:谈钱伤感情,重感情的人少,重视钱的人特别多。
人性是一个复杂的概念。
人首先具备动物的本能,具备危机感与优胜劣汰的竞争意识。其次,人又区别于一般的野生动物,我们有意识,能够思考,也有着很多层次的情感需求。
对于人性,很多人内心有着许多美好的期许。
可高估了人性,却会更加容易让自己失望,甚至受到伤害。
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这个世界不属于强者,强者太强,枪打出头鸟;也不属于弱者;弱者太弱,弱不禁风;而是属于适者,因为他们懂得适应,适者生存。——达尔文
现代社会,是原始丛林的一个缩影。
适者生存,依然是一条主流的社会准则。
之所以在整个大环境里,存在着更多的重视物质的人,而不是重视情感价值的人,是因为前者通常能够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
《自私的基因》的作者道金斯说,人生来就是自私的。
正是由于重视物质要远远高于重视情感带来的利益,才会在一个社会环境中形成更大的群体,形成一种更加主流的价值观。
人的行为与TA所处的环境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
当一个人过度高估人性时,他们往往会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取决于TA内在的品质,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在任何情境下都能够表现出利他、无私、风险的精神。
但从内在动机的角度出来,这只是一种情感价值与物质价值的内在博弈,而有时候,情感价值在这场战斗中,取得了胜利。
不否认,生活里有很多重感情的人,可是物质,依然是社会环境中一种主流的声音。
每个人的内在都会存在一种相对稳定的价值取向,但能够主流的一种价值理念的形成,通常决定于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以及我们生活的环境。
马斯洛经典的需要理论,为我们理解人的行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框架。
生理需要,是每个人生活中一种基本的需求,其次是需求。
而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则一步步的跨入到了人们的情感需求领域。
如果以上3个问题,依然时常在你的脑海里浮现,是你生活里面很大的困扰,那么我们都一样,依然停留在底层的需求之上。
跨越底层的需求,而去追求高层级的情感需求的情况也有可能会发生,但从一般的人性规律上来说,普通人只有解决了底层的需求,才有可能去进阶到其它层级的需求。
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与情感矛盾的时代很多人可能会说,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小康的社会,人们的经济水平也比过去好了很多。
可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淡漠的很多。
的确,现在很多人的收入比以前高了很多,但随之而来的,生活所需的开销也高了很多。
巨额的房贷压力、健康管理的资金、小孩的教育问题等等,都成为了人们生活中无法逃避的经济压力。
追求良好的物质生活,并不是人性的一种缺陷,而是一种进化与生存的本能。
生活环境的改良,也能够更好的滋养一个人的灵魂。
而我们之所以会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产生失望,更多的是因为在这个越来越开放的时代里,我们能够接受到越来越多元的文化与思想。
我们对于人性的期待值变高了,可是这个时代与环境无法给大多数的人提供与之相对应的物质生活条件。
生存是生活的基础,物质也是心灵成长的一种保障。
每个人都拥有自在的灵魂,可同样的,每个人的灵魂都同样的生存在一个人的躯体里。
不要高估了人性,客观的去感受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才能够更好的去理解这个世界。
而理解,也是让我们的情感能够升华的一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