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童年的记忆是永远不可替代的事物。
走过半生,当我们回首往事时,童年的花鸟虫鱼都钻进了脑海。
那时的天空很蓝,那时的太阳很暖,那时的我们,很快乐。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儿童时的我们,是那么好奇。
年少时,住在乡村,整日和小伙伴玩闹。方寸之地,早已被我们走遍,遇到一个陌生人,就像看见“奇宝”一样,笑着问:你从哪里来呀?
《溪居即事》
唐·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童年是好客的。
就像诗中的小童一样,小船不系,飘入水湾,小童急急地去开门,看是不是有客人来了。
多么可爱,多么天真。
《守岁》
宋·苏轼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 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每一个人的童年,都有强撑不睡的时候。
这是一个春节, 苏轼笔下的这个小童,看着大家都在守岁不睡,他也强撑着不去睡觉,依然和小伙伴们嬉戏玩闹。
毕竟,这样整夜玩闹的机会,实在是不多。
《观游鱼》
唐·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小的时候,一只小虫,一个小舟,我们能玩个大半天。
这不,白居易闲逛之下,看到一群孩子在摆弄钓鱼船,那顽皮的样子,像极了小时候的自己。
《宿新市徐公店二首》
宋·杨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小孩子真是活力四射,一刻也消停不下来。
春末夏初,刚刚有蝴蝶,小孩子觉得好玩,就跑来跑去的追着,但是追到一处菜花地就找不到了。
为什么呢?因为那是一只黄蝴蝶啊,飞到了黄色的花丛中,怎么找得到?这孩童肯定急坏了!
《舟过安仁》
宋·杨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每一个孩童都有一颗奇思妙想的心,再难的事,总能想出一个妙计!
杨看到两个小孩子坐在渔船上,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诗人很疑惑没下雨,他们怎么就张开了伞?
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这小孩子真是聪明机灵的很呐!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少年时,我们也爱哼两句。
牧牛归来,牧童横坐在牛背上,拿出身上的短笛,不知道旋律,无所谓,信口吹就好了。
少年时代,幸福的就是自由做自己。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爱玩是所有孩子的本性。
小的时候,盼望的就是放学。老师一声令下,我们冲出教室,尽情地做自己喜欢的游戏。
就像这诗中的孩子一样,放学后就奔向了田野,放飞风筝,放飞快乐。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少年时,每每放学后,和小伙伴去池塘边垂钓。
为了看鱼咬钩,是那样地聚精会神,为了不惊吓到鱼儿,不敢回答路人的询问。
《清平乐·村居》
宁·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农家少闲月,没有坐以待食、不劳而获的闲人,即使是未成丁的孩子也要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
只有老人和尚无劳动力的年龄小的孩子,才悠然自得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