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香港四大天王,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你们知道四大天王的诞生,其实是为了对抗一位歌手吗?
在80.90后的心里,火的确实是四大天王,而在70后的心底,终究有一个天王的地位,他就是“歌坛浪子”——王杰。
说起王杰这个名字,或许有人记不起来是谁,但若说起他的作品,你一定听过。
在1987年,王杰的首张专辑《一场游戏一场梦》由公司飞碟唱片发出。
在公司人看来,王杰是靠走关系的方式进的公司,不少人对他都有偏见,在王杰的新专辑发出时,有人曾问到他,觉得这张专辑可以售出去几张?
一听这话就满满的不怀好意。
王杰满不在乎的回到“30万”。听到他的回答,在场的所有人都笑了,嘲讽他还没红就先疯了。
然而,王杰彻底的给他们上了一课。当年《一场游戏一场梦》这张专辑一上市,就引起了超强的反响,三个月内,正版专辑已经售出70万张。
在中国台湾排行榜之位连续霸占了很久,终经过数据统计,仅正版专辑,多年累积销量高达1800万张。
一时间,歌坛新秀“王杰”的这个名字,传遍了大街小巷,主打歌《一场游戏一场梦》也被传唱至今。
在台湾获得小有成就后,王杰将眼光放到了香港歌坛,要知道,当时谭咏麟和张国荣已经是“天王争霸”的局面。
而王杰的加入,成功挤进了这场战争。
3年时间,王杰先后发布了13张专辑,几乎不间断的举办演唱会,迅速打开了自己在香港乐坛的市场。
1990年,在红磡的一场演唱会,是属于王杰的。这是第一位在红磡开起演唱会的台湾歌手。
“横空出世”这四个字用在王杰身上毫不为过,他宛如一场暴雨,毫无征兆的就降临在这片大地,一时间所有人都躲不过王杰的洗礼。
随着张国荣的退出,谭咏麟也走下乐坛,香港乐坛已经出现了短暂的空窗期,而台湾来的王杰却霸占了整个音乐市场。
看到如此一番场景,“演唱会之父”张耀荣集合了香港“三剑客”(偶像派歌手刘德华、黎明,实力派歌手张学友),加上刚转回香港的“小旋风”郭富城,组成了“四大天王”。
面对受年轻人欢迎的四位偶像流行歌手,听众自然被分流。王杰也因此损失了不少粉丝和利益。
但是在日后的采访中,王杰曾自信的表示四人对其没有压力。
确实如此,虽然“四大天王”的实力有目共睹,但王杰也不是吃素的。
在1992年,王杰已经推出了十余张专辑,每张都以优异的销量夺得当年度大奖。
在9月,他的单曲专辑《回家》面世,丝毫没有准备宣传的王杰,自信发出。直到销量统计,突破70万张,大家才明白,原来王杰“狂”是因为有底气。
也正是有了这样的“杰作”,不少人再次将“四大天王”与王杰相比较。
在不少王杰粉丝的眼中,四大天王不过是娱乐圈包装下的结果,而王杰毫无包装,仅凭一个人就可以打败他们。
但是对于流行乐坛来讲,四大天王奠定了流行乐的发展和形象的基调,由他们衍生的“周边”也从此开始被广泛使用。是无人可以复制的。
之所以不少人觉得王杰才是歌坛“天王”,还有一个原因。
是他对音乐的专注。在当年,四大天王秉着发展的理念在娱乐圈“横行霸道”影视圈,广告圈几乎所有位置都有他们的存在。
而王杰单单做音乐,一做就做了这么多年。
人一旦受到争议,就不会于事业。在王杰走红后,身世也被扒的精光,直至现在,有点风吹草动都会走向舆论。
在看完王杰的故事,笔者心里只有一个词,“乱”。
在王杰出生时,似乎就注定了要走进娱乐圈。
王杰的父亲是邵氏知名演员王侠,他的母亲也是其公司的演员,放到现在来讲,一个名副其实的“星二代”。
3岁时,王杰就已经进厂演戏,先后与父亲合作了不少作品,便回学校学习了。
在王杰的回忆里,父亲和母亲对其的管教并不多,每次管教都是以拳打脚踢为主,王杰经常被作为出气筒,次都是以警察的到来,才结束了“双管齐下”。
12岁时,父母离婚,王杰被送往寄宿学校,他不仅没有难过反而松了一口气。
无人管辖的王杰,仿佛一个孤儿,既没有人看望,甚至连学费都不在有人受理。王杰只能靠自己在课余时间打工挣取学费。
如此年纪,就经历了这多事情,这难免对王杰的心理造成了影响。
还好有一位真心关爱他的音乐老师,不仅作为朋友开导他,还指导王杰发展自己的音乐才华。
在王杰14岁时,遇到了一位叫“安妮”(非真实名称)的混血姑娘,虽然她是患有小儿麻痹,却有着一颗善良,追求未来的心。两人一见如故,王杰感受到前所未有又的温暖。
谁知上天却不让二人结缘,“安妮”在暑假回国后,遭遇了车祸去世了。
王杰为了纪念初恋,创作了《安妮》这首歌,在这之前,他曾创作了《娃娃在哭了》这个处女作,应该是写给自己的母亲。
随后又创作,向母亲呐喊的《妈妈带我走》,寄托自己想念回家的心。
中学毕业后,王杰受到学校老师的讽刺,一气之下辍学,打过的零工后,王杰回到自己的家乡。
却没有选择回家,而是自己在外流浪。
在一次闲逛中,王杰救下了一位被流氓欺负的小姑娘,英雄救美的套路,以身相许的结局。两人惺惺相惜,展开了一段恋情,这时王杰17岁,这个小姑娘只有15岁。
两人相识本来就够戏剧性,而之后发生的事情更是让人大跌眼镜。两年后,19岁的王杰要与17岁的女友要结婚,为何?因为他把人家肚子搞大了。
17岁女孩未婚先孕,这放在哪个年代,其实是很严重的事情,一不小心这个姑娘的名声就保不住了。
王杰的责任心要求他娶了女友,于是在小屋子里拿着面包和养乐多举办了一场简陋的婚礼。直到结婚时,王杰才知道女友的全名。真“乱”啊。
为了给女儿上户口,王杰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只能选择服兵役。
为了让妻子和女儿安稳一点,王杰将两人带回了家中,寄托给母亲照顾。
可是当他服兵役回来时,女儿还在,妻子却不告而别。在多年后,王杰成名还曾想找回妻子,却没有结果。真有心。
80年代末,已经爆红的王杰与台湾歌手方文琳曾有过一段恋情,两人都处于事业的上升期,自然少不了人来阻拦两人的关系。
为此,方文琳不惜与恩师刘文正翻脸,导致唱片销量持续下降。而这段感情终也没能有个好的结局。
直到1993年,王杰与相识4个月的莫绮雯举办了婚礼,两人间的关系才彻底断清。婚后,他与莫绮雯的生活并不和谐,经常曝出争吵的消息。
短短四年,两人公开离婚闹得不可开交,终儿子判给了前妻莫绮雯。
媒体对于王杰离婚的原因,曾爆料过他酗酒、赌博还家暴,不仅脾气差,人品也差。
媒体的传言,对于王杰来说毫无关系,王杰只在乎法院判他十年不能与儿子见面。这对于一个父亲来讲,无疑是痛苦的。
而两人究竟为何离婚,我们无从得知。
如果说,离婚激励了王杰的创作,那么王杰所经历过的一件意外,才是真正让他一辈子都走不出来的痛苦。
2007年,王杰与公司的合作到期,决定不再续约,可是他却万万没想到,苦难正慢慢向他袭来。
就这这一年,王杰在一家公司谈合作,其中一个人递给他一杯喝的,当王杰喝下这杯水后,彻底崩溃了。
当时那杯水中,不知道被投放了什么药物,他喝下后突然间就什么声音都发不出来,整个脖子肿胀到与脑袋一边大,两只眼睛肿胀的仿佛要爆出来一样。
在随后经过医院的检查,王杰称应该是中了化学毒。
而被下毒后的王杰,声带受损,嗓音从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多年后,成龙曾对此事发表过看法,表示下毒人的身份不能被爆料,不然会引起整个娱乐圈的轰动。
这也间接揭露了娱乐圈的黑暗。而王杰成了大的受害者,不仅不能将仇人公司和名字曝出,还要独自承受被下毒的后遗症。
一代歌王也从此走上了下坡路。
13年来,很多人仍觉得王杰被人下毒造成嗓子受损,是在欺骗大家,一度怀疑王杰嗓音破坏,是因为他长期抽烟喝酒的原因。
在王杰“被”下台后,上过次采访舞台。经常靠曾经来争取一些眼光。
而这引起了不少媒体的议论,不少人都说,王杰谎话连篇,自己都圆不回来。
在一档节目中,王杰曾表示王杰不是自己的原名(王大为),而是在19岁与第一任妻子结婚后改的。
可是根据当年对王杰父亲的报道中显示,王侠夫妻有一位7岁名叫王大为的男孩,应该就是在讲王杰。
在另一部影片的后报幕中,又以王杰的名称出现,以此看来,应该是两个名字都在用。
王杰一生财产众多,高达几十亿。
而他曾在节目上多次提起母亲爱赌博,都是王杰帮她还债的,声称自己经常被债主求还款。
还表示自己的房产被一栋栋的变卖,钱款都被母亲收入囊中。
可是,王杰的房子如果想变卖,必须要经过他的手才会卖出把?如果不经手,母亲又怎么可能直接变卖呢?
王杰经常在节目中表示自己受到过众多伤害。
严重的时候,说他全身大约有22处曾骨折过,全身加起来缝了八九百针。这~成窟窿人了吧。
王杰称自己为了隐藏伤疤,几乎不敢穿短袖短裤,这个意思难道不是在讲胳膊腿都有伤疤?
然而,谎言自己都圆不回去。
在他的演唱会中,身穿背心的王杰身上除了手臂的一小块伤疤,几乎看不出其他地方有什么不对。
还有他秀出的泳池视频中,我们也没能看出哪里曾缝过针,这?难道是“被害妄想症”???
在王杰的眼中,自己就宛如神一样存在,当然这在歌坛他确实曾经如同“神仙”蹦出。
可是王杰不仅将自己当神,还要批判一众被大家送样的歌手。
“四大天王”、张学友、陈奕迅等众多知名歌星,在王杰的嘴里都变得不堪。
看完上面这些言论,似乎能理解为何王杰会被人下“毒”了。
如果王杰能与同行间和谐一点,或许现在的歌坛将会是另一片天地。
2018年,王杰复出后发表了一张名叫《我知道我是一个已经过气的歌手》,在专辑名称中,我们就已经感觉到王杰对自己曾经辉煌时刻的怀念。
而2019年的演唱会上,王杰更是直言自己请不来嘉宾,希望观众原谅他。
面对曾经超越天王的歌手,如今却变成毫无自信的中年男子,在场的粉丝们挥泪呐喊:我们是来看你的!不要嘉宾。
面对粉丝的支持,这位饱经沧桑的歌手也忍不住红了眼眶,用他曾遭受意外的沙哑嗓音,为粉丝献上一首首经典歌曲。
在娱乐圈中,背后手段是我们作为普通人想象不到的,尤其是上世纪群雄争霸的年代。
但是就王杰而言,他出道后就一路攀登至,人将其视为偶像,而他的人品,似乎并没有跟随事业的上升而更加美好。
或许这就是王杰与“四大天王”的区别。
不可否认的是,王杰对歌坛留下了众多经典作品。对于王杰,你们还记得吗?
初听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
曾经年轻听过的歌,你们是否在长大后,重新品尝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