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十种方法可以帮助你快速调整情绪和心态,赶快学起来。你觉得自己是一个有自控力的人吗?能做到发乎于情,止乎于礼吗?能在面对他人喜怒哀乐时,也能情绪自如不受影响吗?能左右他人的情绪,并将对方带离负面情绪沼泽吗?
也许大多数人都不是很清楚自己是否具备情绪和心态的调节能力,也不太把他人的这种洞察当成稀缺的能力。事实上,人们生活的幸福感与质感,深受情绪与心态的支配与影响。
那么,情绪与心态,是来自外在刺激而发生的反应?还是自始至终都生发和源自于自我、超我、本我?并始终与物质保持着一定的区别和距离呢?
表面看,我们像是回到了哲学的初问题: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
事实上,现代科学研究越来越多的事实与猜想都开始围绕一个猜想进行论证与说明,而这个猜想是:人类的意识决定了物质。我们的想象力与情绪,构建了我们各自的世界。
也就是说,情绪与心态来自内在,是内在受外界刺激之后产生的种种综合反应。
从当下的社会现状来看,忙碌求生模式,让我们放弃了对自我状态的追寻与确认,而把所有意志力和精气神都投入到了职场事务、人际关系、利益得失考量上,并以实际生活中的得失来确认自己是否得当、正常、符合社会要求、他人的期望。
在所有人的眼中,这都是正确无比的人生态度与活法;可是有一个问题却也随之而来:人们在这种“正确”乃至正常模式下,却难以感到作为人的快活、自在,并且深觉束缚。
所以,我们要探讨的,并非人类生存模式的合理与否,而是人在“正确”而“合理”的模式下,如何杜绝束缚感,如何感到快活自在,也就是怎样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与心态。
倘若情绪与心态均处于良好的氛围内,何须调节?所以,我们必须知道一些心理情绪调节方式,以便在自己陷入情绪低谷时,有能力将自己从悲伤等负面状态中,抽离出来。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心理。
所谓心理,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
人的心理活动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人们通过各种感官去认识外部世界,又通过头脑的活动,去思考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伴随着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
而这一系列心理现象的整个过程,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按性质可分为三个方面,即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在心理学上,我们简称它们为知、情、意。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他们的情绪与心态。
情绪,心理学名词。它是对人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统称,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体验,以及相应的身体行为反应。一般认为,情绪的是中介是个体愿望和需要,它是人的心理活动之一。
心态,心理学名词,就是心理状态。
心理学研究认为,虽然人的个性心理特征是稳固的,但是由于人的心理过程是不断变化、暂时性的,所以,心理状态就介于二者之间:既暂时,又稳固。它是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相互统一的一种表现。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切智慧,更有力量。
而关于如何在社会化环境中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与心态,心理学家有几大妙招可以尝试起来:
一、放松心态,充分适应外在环境;
二、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在客观立场上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度评价;
三、将生活目标放置在切合实际的基础上,不好高骛远;
四、不过分夸张和想象,尊重现实环境;
五、保持个人的尊严感,保持自我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六、积极从既往经验中学习和挖掘自己的长处;
七、与他人保持平和而平衡的人际关系;
八、适度地释放和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不让它们淤积;
九、情绪不好时可以到环境优美的地方,在的大自然中,心情自然而然会得到放松。还可以去曾经开心的地方,记忆会使人变得愉快;
十、研究发现,愤怒和快乐的脸部肌肉,会使人的身体产生相同的身体体验。
比如愤怒的表情会带来愤怒的情绪体验,而快乐的表情会带来快乐的情绪体验;因此当你感到烦恼时,请用微笑的表情,或快乐的事情来调节自己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