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发展五个“去”》
――我说新诗(1)
中国新诗的发展史可用“五个去”来概括,前“三个去”偶尔借用了专家观点的大概意思,后两个“去”是笔者的看法。
百年前新诗诞生的标志是“去古典化”,即去掉固定句数与字数,出现了自由体新诗,如《再别康桥》。
1976 年“文化大革命”结束,新诗开始“去政治化”,继尔产生了朦胧诗,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所谓的“去政治化”需另当别论,否则会误解。
1996年前后,因为大多数人看不懂朦胧诗,新诗便“去朦胧化”,出现了真正的新诗美。
比如谢先云的《小时候》(另文展现)。我认为中国新诗从此才真正进入了有浓厚中国特色味的黄金创作时代,可惜只坚持了不足20年。
2013年前后,新诗突然要“去具体化”,即诗句要远离诗题,越远越好。换言之,过分强调诗句的“陌生化”,丈二金刚使人摸不着头脑,是另一种读不懂。现在的《诗刊》几乎成了“摸不着的”的样本。另当别论。
我期望中国新诗应该来一次第五次“去”,即“去去具休化”(去具体化应用小引号,但找不到),重新返回黄金时代。以上纯属个人看法,如有不妥,那就一概不算。
(图片自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