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竹初,男,1938年10月出生,汉族,福建省漳州市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漳州木偶头雕刻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艺术研究院民间艺术创作研究员。徐竹初,“弘一法师”李叔同为他起的名。美术理论王朝闻著文评价说:“看了徐竹初的作品能普遍引起华夏子孙的自豪感”,雕塑大师刘开渠赞扬他的作品:“细刻、入木三分”,戏剧大师张庚赞他的作品“栩栩如生”,戏剧大师翁偶虹题诗赞道:“傀儡登场假胜真,镂雕妙技巧通神,凭君地母天公手,展现千姿百态人。”福建漳州木偶头雕刻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中极富特色的艺术瑰宝,2006年被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制作工艺以师徒相继的形式流传,尤其以家族传承为主。今日,“匠心传承——徐竹初、徐强父子木偶艺术展”在中国博物馆开幕,展至2018年4月6日,为期两个月。
徐氏家族木偶头雕刻是漳州木偶头雕刻的典型代表。徐氏木偶作品以福建“北派”布袋木偶为主,兼及提线木偶、铁枝木偶,表情丰富细腻,衣饰精致严谨,在两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深得闽南人的喜爱。徐竹初、徐强在秉承祖辈传统技法的基础之上,融入了自己对现实生活的体察与思考,兼顾舞台表演与审美欣赏的双重需求,在木偶造型和神态的表现上进行大胆的探索与改良,塑造出超越前代的木偶艺术精品。
徐訏(1908年11月11日-1980年10月5日),原名徐传琮,笔名徐于、东方既白,浙江慈溪人,中国现代作家。[1][2][3][4]
193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36年赴法国留学,获博士学位。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到中国,定居于上海。1937年,以小说《鬼恋》一举成名。1943年在重庆发表其早期长篇小说代表作《风萧萧》,风靡一时,该年也被出版界誉为“徐訏年”。1950年移居香港。1956年在香港发表其后期长篇小说代表作《江湖行》。1972年被推荐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曾任香港浸会学院文学院教授兼中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
徐訏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文坛鬼才”之誉。著有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集、诗词、散文、剧本、文学评论集等60多种,计2000多万字,其中长、短篇小说50余部。台湾曾出版有《徐訏全集》。其小说注重情节曲折性、传奇性,注意人物心理描写,其浪漫主义既有精巧的现代包装,又渗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成分,是对中国传统浪漫主义的超越。[5]1980年,徐訏在香港因病去世,享年72岁。
徐炳祥 男,1934年10月生,江苏省武进市人。上海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中西药研究室教授、专家组成员。近40年来长期专门从事药物化学合成研究。主要有:
(1)“陵水暗罗抗疟有成分暗罗素的分离结构与人工合成”。它具有的抗疟原虫作用,为抗疟药研究开辟一条新途径。也是一种理想的外用抗菌药和防腐剂。获1980年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2)“吡硫霉净抗真菌作用的实验研究及临床疗观察”。该产品为新型广谱抗真菌二类新药,外用调节手癣、足癣、体股癣等88%,有率95%。
(3)“PT防霉防蛀剂的研究”。PT具有高、广谱、作用显著、稳定持久和使用等特点。获1987年全军科技大会二等奖和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4)“PM防霉防腐剂的合成及其应用”。该产品是一种国际的高、低毒、水溶性防霉防腐剂。应用广泛,用于化妆品防霉防腐、止痒、去头屑有特。获1990年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发明三等奖、全国第五届发明展览会奖、首届军队院校科技开发成果展览会金奖和第三届上海科技博览会金奖等。
(5)“氟罗沙星注射用原科药的制备及注射液的研究”。该产品为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新药,特点是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日用药一次。
(6)“陵水暗罗抗疟有成份研究、暗罗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应用。”获1995年洛杉矶召开的国际传统医药大会金奖。
(7)参加的“映山红有成份及制剂研究”获上海市医药局重大成果奖。转让科技成果三项六次。著作有《工业防霉剂》。发表论文40多篇。因工作成绩突出先后被校院评为先进个人8次,荣立三等功二次。1990年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其业绩被收录入《中华医师大全》。
徐元鸿,男,汉族,1965年3月生,在职研究生,中共党员,少将军衔,法学博士,西安政治学院兼职教授。
现任河南省委常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河南省军区党委书记、政委。
徐广湘,女,汉族,1968年3月生,1987年8月参加工作,198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
现任大连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市总工会党组书记、主席。
徐济成,男,汉族,1960年6月17日出生于山东省青岛,毕业于山东大学,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社体育部记者采访室主任、篮球评论员。
徐济成的语言朴实却不失生动,在专业化的解说中,还时不时蹦出幽默逗趣的话语,善于将枯燥的篮球术语通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