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是历代唐诗选本中流传广的,可谓是家喻户晓。之所以能够如此流行,是因为《唐诗三百首》在选编时就以“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为标准,从各个躺尸体裁中选取那些既经典又优美,并且篇幅适中通俗易懂易于背诵的唐诗佳作。
总而言之,《唐诗三百首》所选大多是名家名作,从初唐的王杨卢骆、盛唐的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崔颢王昌龄王之涣高适,中唐的白居易元稹柳宗元刘禹锡、到晚唐的李商隐杜牧,俱都有佳作入选其中。
不过即使是诗坛名家,所入选的也必然既经典又优美的诗作,须得易懂易背诵。若是诗作语言晦涩、风格过于迥异,就难以入选。譬如有“鬼才”之称的李贺,其诗歌成就绝不逊色于同代,却因诗风奇伟瑰怪,出语艰涩难懂,竟是一首诗都没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其实,还有两位中唐诗人的诗作也不适合选入《唐三百》中,他们就是世称“郊寒岛瘦”的孟郊和贾岛。二人作诗都很专注于炼字,且用语多艰、用韵多僻、用词多愁苦,因而被称为“苦吟诗人”。“郊寒岛瘦”便是指二人诗作的词句艰涩,诗意狭隘。
但偏偏二人都有诗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中,孟郊有《烈女操》和《游子吟》二首,能入选得益于诗歌的普世教育意义。而贾岛仅有一首诗入选,这首诗仅仅四句20个字,却犹如臻至化境的天外神作。
且来欣赏“苦吟诗人”贾岛的这首化境神作: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首《寻隐者不遇》诗贾岛前往山中寻找隐居的好友长孙霞未能遇到有感而作的,此诗不仅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还被选入了小学课本中。甚至很多学前幼童的启蒙读本中也都选取了此诗,还有人专为此诗配上了启蒙幼童的动画,可见其魅力。
此诗仅有4句20字,简单易懂,大意是前往山中寻找隐居的好友却没遇到,只有好友的童子徒弟在,于是在松下询问童子,童子说师傅采药去了,至于去了哪里采药,所答只有在这山里云深不知何!
大意虽然简单,但诗中所蕴含隽永的意境和美感却很丰富。整首诗都是问答体,共有三问三答。头一句“松下问童子”是第一问,承接题目中“寻隐者不遇”的疑惑而来,问的大约是“你师傅呢?”之类的话语。第二句“言师采药去”便是是童子的回答。
而第三句本该是第二问,但诗人省略了“去何处采药”的问句,而是直接以童子之答道来:“只在此山中”!
结尾一句“云深不知处”是第三次问答,同样省去了“在此山中何处呢?”的问句,而童子所答也本应是“不知”,诗人却将“不知”二字延伸为“云深不知处”,以茫茫白云之景收尾,意境顿生。
简单的四句问答,也有“青松”、“采药”、“青山”、“白云”等等景语穿插其中,仿若美人淡妆胜过浓抹,意蕴隽永。青山白云茫茫渺渺,也衬托出隐者的风范和诗人寻之不遇的怅惘。
而诗人的情感也是随着问答起起落落,从“寻隐者”的期待,到“不遇”的失望,再到遇童子询问的希望,却得来“采药去”的二次失望,紧接着诗人执着再问,换来“此山中”的三次失望,后仍问山中何处,却终是“不知处”的茫茫然怅怅然。有心寻而不遇,有望遇而难遇,可遇而终不遇,都化作“云深不知处”,留下了一个引人遐想的千古谜题。
贾岛的这首诗词句清新自然、出语率真,无丝毫人间烟火气,仿佛臻入化境。这般天然风格与其平日苦吟推敲的艰涩之作截然不同。
后世诗家也对这首诗推崇备至,称其为“天外妙音”、“愈入化境”、“令人莫测”等等。如此佳作,能被选入《唐诗三百首》也确实是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