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空青
人生该是追求美的旅程。
静下来,读读诗吧。
【缘起】
这篇文章,带大家欣赏一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课本中的唐诗。
既然能够选入课本,自然是具有一定影响力和传播度的,相信诗友们在钻研诗歌的过程中也一定读过甚至能背过。
但是,有句老话叫灯下黑。
很多时候,我们常常会觉得一首诗歌太过于熟悉,再读也读不出什么新意了。带着这样的想法去读诗,就很容易错失那些经典诗文不易察觉的深邃与美好。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解读这些经典诗文的目的,并不是详其句读,而是想要将自己读诗歌的感受和思考分享出来,算是交给广大读者的一份作业。
也希望自己的解读,能够勾起你们心中对诗歌的思考。
来看这首《游园不值》。
【诗篇】
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诵析】
《游园不值》这首诗名气很大,《宋诗三百首》还有学者钱钟书的《宋诗选注》都有收录,历史上各代诗话对此更是解读颇深。
关于这首诗的主题,历史上就有三种不同的看法。
一种认为是纯粹的记游之作;
一种认为是叶绍翁在赞赏高人隐士“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高洁品质;
还有一种,则认为这是一首政治诗,主题是反封建压迫、反独裁。
后一种看法记录在林方直、陈羽云的《唐宋诗词浅释》中,这本书我没看过几页,推荐大家也不要去看了。
能把《游园不值》当成政治诗来解读,两位仁兄也算是独出心裁。
不是说解读诗歌不能有自己的看法,但你的理解至少要基于对诗歌背景、诗人生平和诗中字句的把握,而不是带着目的去解读,一定要将诗歌解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古代有些腐儒经书读多了,再读什么都是经书的模样,再简单的诗歌也要附会上一个政治主题,这在诗歌赏析中是不可取的态度。
讲到这里,我们再回头来看这首诗。
先说说作者叶绍翁。作者生平很简单,南宋中期一诗人,做过短期小官,一生中大半时间隐居在钱塘西湖之滨;大部分诗歌都是与友人的唱和诗作。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叶绍翁是一个真正有隐士心怀的诗人。心中无挂碍,自然也写不出什么政治诗。
这首诗起笔很突兀,上来就是一段自言自语。
“我敲了这么久的门,主人还不出来给我开门。应该是担心我脚下穿的屐齿坚硬,会踩坏了他花园里面润润的青苔吧。看来今天是没有缘分进去赏花咯,还是等明天换双鞋子再来吧。”
两句话看似不着边际,却在我们读者的心中自然而然演绎成一段故事。
作者叶绍翁趁着春光大好,想来拜访自己隐居山中的朋友,顺便在他的花园之中赏花作乐。
没想到走到门口,却吃了个闭门羹,朋友不给自己开门。
这该怎么办呢?
还好是“天无绝人之路”,叶绍翁正打算转身离开,回头之际却看到了花园围墙上面长出来的一枝红杏。
这枝红杏是那么的饱满而鲜艳,一下子就满足了诗人踏青赏花的愿望。“好歹没有空跑一趟”,带着这样的想法,诗人开开心心哼着小调回家去了。
这后两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向来是传诵世间的佳句。我们且来分析一下这两句,看能够学到什么作诗的经验。
首先是取景,诗人因为吃了闭门羹没有进去花园,也就无法以广阔的视角写花园。不过,却也因祸得福,抓住了花园墙外一枝红杏这个特写。用小小一枝花,渲染出整个春天的繁花烂漫、满园春色。
其次是哲理性。诗人并没有用说明性的语言点明其中所含哲理,而是将这一场景写透之后便戛然而止,把剩下的内容交给读者敷衍。更让诗歌短小精悍、余韵无穷。
句中隐喻,可能是歌颂园中隐士德行如“满园春色”,如今只是一枝红杏,久后必为人所共知;
也可能是强调春天里新生事物之生机勃勃,喻意新的、美好的事物定将冲破重重阻隔脱颖而出。
两种解读都是后来人的猜测,却也为这首本来很简单的诗歌赋予了更丰富的含义。所谓“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诚是。
【空青语】
这首诗的意境,其实化用自陆游的一首《马上作》:“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但叶绍翁之改写,对比意味更足,正如程千帆所说,“从冷寂中写出繁华,这就使人感到一种意外的喜悦。”
以花园冷漠之围墙与烂漫热情之红杏构成两个对比鲜明的色块,给读者留下的印象自然比陆游朦朦胧胧的春日烟雨意境更加深刻。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会立即删除!
你的关注与评论是我创作的大动力。
编辑 空青
排版 空青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空青诗词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