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向来有吃猪肉的文化传统,这是长期以来历史的选择。围绕着吃猪肉也产生了很多的历史故事,甚至也产生了很多的诗篇。
北上的苏轼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吃货。虽然人生仕途不太如意,但是却也从来没有亏待过自己的肚子和胃口。被贬有闲暇时间就研究怎么吃,所以才发明了东坡肉。由此看来,他也是个无肉不欢的主,吃块猪肉也能让这个段子手写出一篇文章。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这首古诗是苏轼的《猪肉颂》,全文读来的简单。前四句写他怎么做猪肉好吃,简直在传授烹调知识。“净洗铛,少著水”,煮肉的时候要把锅洗干净少放点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对于有的时候还不要用大火,要用一些杂草让火势尽可能的小,这样炖出来的猪肉才会更有味道,才会更加的松软可口。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既然要吃猪肉,炖猪肉就要给他一些耐心。没有耐心是做不成事的,哪怕是炖肉也是如此。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这20个字可就是为扎眼的为扎心的了。因为近一段时间我们吃猪肉都不太方便,都快成了品,卖猪肉吃甚至相当于剜自己身上的肉啊!
但是在苏轼生活的时代,“价贱如泥土”其中难免会有一些夸张,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当时的风土人情。“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也是当时的饮食习惯,也是导致“价贱如泥土”的重要原因。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后开始写说是享受美味,早晨起来自己盛上两碗,大快朵颐,自顾自的吃饱了也不用别人来管。
这是个段子手,这也是个不折不扣的吃货。
不过即便是这样的一首古诗,也有很多的评论者认为其中有很深刻的哲学道理。
首先一开始要做好准备。好的准备就是,要刷干净锅要放上适当的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哪怕是猪肉也是如此。
而后的诗句告诫我们要有耐心,成功不是偶然,但是需要时间的积累。谁需要人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的修正,不断的积累才能终导向成功。耐心更是其中不可缺少的。
虽然苏轼是个吃货,但写出的这一篇文章却也能有如此的这些道理,也不枉费他的一番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