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元十二年春天,又是一年的进士考试揭榜时。在唐朝,考试是在秋天进行,结果是在春天公布,考中进士称为及第,等到吏部复试后授予官职的,称为登科。一旦登科,就是有了官籍,憋了几十年的学子们终于得到了收获,各种疯狂的庆祝层出不穷,让长安城的百姓见怪不怪。
这一年就有个激动的考生,虽然已经两鬓斑白了,却依然学着年轻进士们策马崩腾,横冲直撞,享受着快乐的时光。这的确也是他一生中舒心的一天,他叫做孟郊,是的苦吟派诗人。对于作诗来说,有人信手拈来,有人字斟句酌,苦吟派却是呕心沥血。一般来说,这类诗人都是性格孤僻,历经苦难的,《旧唐书》就记载孟郊“性孤僻寡合,韩愈见以为忘形之”。
孟郊经历过屡试不第、中年丧子,还过惯了穷日子。但这一天注定是属于他的,年近半百的他,自以为从此能够大展抱负,能够完成自己心中的理想了。疯狂之余,他也没有忘记写下一首诗来庆祝:
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首诗的开篇就一扫心中的郁闷,孟郊洋洋得意地表示,此前的困顿和局束都不算什么,根本不值一提。今天是个好日子,心中的郁结一扫而空,有着说不出的畅快,真想拥抱这大地。后两句则是千古名作,策马奔腾在春光明媚的大道之上,一日之内赏尽长安城的名花。
此诗形象说明了孟郊的喜悦心情,我们现在当然赞赏。不过在古代,却遭到许多学子的嘲讽。宋朝周紫芝、葛立方,明朝瞿佑等人都不同程度地表示,中个进士而已,哪有那么疯狂,所以孟郊没什么前程。其实,这完全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或者叫站着说话不腰疼,年近五十之人,解决了就业问题,捧着铁饭碗,能不高兴吗?
后来明清时的科举制度残酷,竞争激烈,以至于很多落第文人郁郁而不得志。其实,在唐朝的时候,科举制度也不容易。煌煌大唐,那么多风流才子,每年开科取士,不过几十人、十几人甚至几人成为了幸运儿。唐代才子之中,考不上进士的多如过江之鲫。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全唐诗》中,像《登科后》这样的作品少之又少,更多的却是诉说落第后的黯然神伤,孟郊本人就写过《落第》、《再下第》、《下第东南行》等等。然而,另外一位文人所写的《落第》,似乎是此类题材中的。
榜前潜制泪,众里自嫌身。气味如中酒,情怀似别人。
暖风张乐席,晴日看花尘。尽是添愁处,深居乞过春。
这首诗的作者叫做李廓,出身很高贵,是唐朝宗室,家境也很优越,他的父亲李程担任过宰相。按照常理来说,李廓依靠父祖的萌荫,混个小官不成问题。只不过,李廓年少成名,志气很大。他就是想在考场上证明自己,结果迎来他的却是一瓢冷水。
前两联中,作者生动地描述了当日的窘境。在名落孙山的榜单前,自己强忍着眼泪,挤在人群之中,好像是低人一等。这种精神上的打击,如同是喝了浓酒一样,失魂落魄。又如同是远离了亲人,独自奔向不知方向的前程。想想他是名门之后,宰相之子,尚且有这种感受,那些平凡出身的读书人,又怎么回去面对家中父老热切的目光。
后两联则是用对比,来进一步表达自己的痛苦。那些榜上有名的学子,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乐呵呵地参加天子赐宴,去雁塔题名,或者游园赏花,是多么痛快惬意。只有李廓这样的落第学子们,却无缘这番光景,只能咽下苦酒。越是看他们的得意,越是增添自己的愁苦,还不如退回到家中,将一切都关在门外,只希望这个春天早早过去,来日再战。
结合孟郊的《登科后》来看,这正是欢喜两重天,几家欢乐几家愁。有人得意,就有更多人失意,我们不必过于谴责科举制度的弊端,毕竟在当时,这也是为的选人手段。只能感叹,一将功成万骨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