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有句家喻户晓的熟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初听到这句话,很不理解为什么茶也是七事之一。后来慢慢才了解,其中的茶是公认的“国饮”,虽居于七事之末,却是饮食男女不可或缺之必需品。再后来读了大学,方知看似平平淡淡的茶,实在是国人物质与精神的汇聚点。不是还有一句如是说么:“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茶真的是很特殊的啊,大俗与大雅在其身上的融合无间。凡夫俗子,文人剑客,谁不善饮?谁可无茶?记得江苏镇江“京江第一楼”茶联云:“酒后高歌,听一曲铁板琵琶,唱大江东去;茶边话旧,看几番星迢露冕,从淮海南来”,茶情酒意,不亦快哉!
茶是一种生活,酒是一种生活。国人的性情在茶酒之间显露本真。“会须一饮三百杯”,“兰陵美酒郁金香”。酒喝高了,可以有难得的放纵,可以有豪迈的想象,可以有奔放的激情,可以有飘逸的思绪,“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茶饮深了,可以听萧萧竹雨,可以听飒飒松风,可以有泪在脸上静静地流,可以享受一种寂寞和孤独。“从来佳茗似佳人”,欣同知己细谈心,有什么不可以说,有什么不可以想呢?
以前看《红楼梦》,喜欢曹雪芹笔下“琴棋书画诗酒茶”的生活,更佩服作家对茶道茶情茶俗了解得如此之广之深之细。
第二十五回,熙凤给黛玉送去暹罗茶,黛玉吃了直说好,凤姐就乘机打趣: “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这里就用了“吃茶”的民俗,“吃茶”表现女子受聘于男家,又称为“茶定”。
第七十八回,宝玉读完《芙蓉女儿诔》后,便焚香酌茗,以茶供来祝祭亡灵,寄托自己的情思。
雪芹还特别善于把个人的诗情、茶意、酒态相融合,在《红楼梦》中,有不少妙句,如写夏夜的:“倦乡佳人幽梦长,金笼鹦鹉唤茶汤”。写秋夜的“静夜不眠因酒渴,沉烟重拨索烹茶”。而史湘云在醉境中还说着酒令:“泉香而酒洌”“直饮到梅梢月上”,自有一种名士风流。
茶在《红楼梦》中的表现,处处透出浓浓的人情味,那怕在人生诀别之际,茶形茶情还是那么的鲜明鲜活。弥留之际的晴雯,向宝玉索茶喝;“阿弥陀佛,你来得好,且把那茶倒半碗我喝,渴了这半日,叫半个人也叫不着”,宝玉将茶递与晴雯,只见晴雯如得了甘露一般,一气都灌了下去。
当八十三岁的贾母即将寿终正寝时,睁着眼要茶喝,而坚决不喝参汤。喝了茶后,贾母竟坐了起来。此时此刻,茶,对临终之人是个怎杨的安慰呢?弃参汤而喝茶的老祖宗,是否想起了前人的诗句:“若能杯水如茗淡应信村茶比酒香。”
茶静,酒动;茶淡,酒浓;茶甘,酒香;茶亦禅亦道,酒亦儒亦侠。月白风清之夜,春花冬雪之际,邀三五好友,随性怡情,宜茶也宜酒,宜婉约也宜豪放,宜高歌也宜低唱,人生的乐趣大抵也就在这茶酒之间了吧,古人所谓的“清福”大概也无过于是了吧。
每次读白乐天的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心中常怀酒意之想。读到程元凰的煮茶诗:“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煮茶当酒,与好友夜谈,更有窗前明月,竹篱梅花相伴,此景之风雅,此情之真挚,又常常让我生出世之感,不知今夕何夕。
茶情酒意,儒道互补,茶禅一味,酒入愁肠。茶与酒是中国文化一体的两面吧,恰如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我常常这样以为。这也是数千年以下,国人对茶与酒情有独钟的深层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