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诗道骏言
有一篇学术论文,主要探讨绝句的发展历史,其立论基本可信。可惜,说到清朝绝句创作时,便荒腔走板跑调了。作者居然对太平天国将领冯云山的一首绝句《咏瀑布》大加赞赏。他说:“历来咏瀑布之作不知多少, 然而有此胸襟,有此思想者,实在无几。 明写瀑布,实际抒发的是作为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家和思想家的不平凡的信念和抱负 。”咱们先来看看,冯云山诗作的真容:
《咏瀑布》·冯云山
穿天透地不辞劳 ,
到底方知出处高 。
溪涧焉能留得住 ,
终须大海作波涛。
如果只看字面,确实能被唬一下的。但是,明眼人会感到这诗很面熟,其实就是一首唐诗的改装版,根本不是原创!
唐诗有一首绝句叫《瀑布联句》,是大名鼎鼎的唐宣宗李忱与黄蘖禅师联手创作的。其背景是,李忱年轻时为躲避皇室争权夺利的侵害,曾一度出家当和尚,隐瞒了真实身份。但高僧大德黄蘖禅师看出来,此小和尚气质不凡,故用联句的方式来试探他。黄蘖先说一联,李忱对下联:
千岩万壑不辞劳,
远看方知出处高。——黄檗
溪涧岂能留得住,
终归大海作波涛。——李忱
于是便有了《瀑布联句》这首七绝。
对比唐诗原创与冯云山的诗作,主题完全相同,都是咏瀑布。冯云山的诗只是把唐诗第一句的“千岩万壑”改成了“穿天透地”,把第二句的“远看”改成了“到底”,第三句的“岂”改成了“焉”,后一句也只改了一个字,“归”改成了“须”。28字的小诗,题目雷同、主题思想雷同、框架结构雷同,用词雷同,如果说有新的东西,只有8个字是冯云山自己的,字面抄袭率百分之七十以上。
再看老冯自己的用词:“穿天透地”来描绘瀑布,合适吗?混乱、折腾,不符合逻辑。比原作的“千岩万壑”差远了。再说第二句,黄蘖是“远看”属于平视、仰视,视野宽广,冯云山改为“到底”,视角就变成了从上往下看了,视野狭窄了许多。一般来说,发现“瀑布”出处高,远看仰视,更为合理。“到底”于理于境,都略低一筹。第三句“岂”与“焉”是同义词,七言句的第三字平仄不论,所以,这个改动属于无改动,改了等于没改。后一句,原作“归”是动词,有动感,冯改为“须”是虚词,表意笼统,又降低了文字的表现力。总之,改写果是每况愈下!
冯云山抄袭唐宣宗和黄蘖的诗作,个别改动改得很拙劣,没有改出丝毫精彩来。所以说,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抄袭得很糟糕!
而当代学者居然捧这个抄袭作品,捧得还很高。这就很尴尬了。见闻不广,难免会闹笑话!
关于古典诗词,发言须慎重,与诸君共勉之!
[心]关注“诗道骏言”,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