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梦》第五回里的《留馀庆》曲里,曹雪芹表达了深沉的人生感慨:
“留馀庆,留馀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曹雪芹在这首曲子里表达了一种朴素的价值观:人在做,天在看,善恶到头终有报。
这种价值观不一定有科学依据,具有唯心主义色彩。但是,曹雪芹惩恶劝善的意图是美好的,是具有正面意义的。
王熙凤不仅在经济上接济了刘姥姥,也愿意让刘姥姥给自己的女儿大姐取名字,给了刘姥姥足够的尊重。所以,刘姥姥感念在心,在巧姐落难的时候救赎了她,给了她一个归宿。刘姥姥大义凛然,知恩图报的精神是让人感动的。
刘姥姥是一个淳朴善良的乡间农妇,她因为家境贫弱而去贾府打秋风,得到了贾府的厚待。于是,刘姥姥在关键时刻选择了帮助巧姐。
对比贪财冷漠的“狠舅奸兄”,刘姥姥是了不起的。毕竟,刘姥姥并没有丰厚的家财,想要救助巧姐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而且,要让一个曾经流落烟花巷的女子成为自己的孙媳妇,需要有忍耻之心。在那个把名节视作生命的年代,巧姐如果没有遇到刘姥姥,不可能有一个温暖的家。
在“金陵十二钗”里,巧姐的结局是幸运的。她虽然被亲人伤害,却得到了刘姥姥的爱。我相信,巧姐在渡尽劫波后,心中怀念的一定是自己的母亲王熙凤。是母亲的善行让她得到了救赎。
第六回前有一首回前诗:“朝扣富儿门,富儿犹未足;虽无千金酬谢,嗟彼胜骨肉!”这首诗改编自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杜甫在这首诗里写下“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这样辛酸压抑的文字。杜甫在富贵人家那里感受到的是世态炎凉,是尊严受挫的苦涩。
刘姥姥就不一样了,刘姥姥在贾府见了世面,也得到了经济上的巨大援助。她在贾府感受到的是温暖和欢乐。因此,她感念于心,一心盼着贾府好。终,她用自己的行动回报了贾府。
其实,与其说是贾府帮助了刘姥姥,倒不如说是刘姥姥帮助了贾府。毕竟,刘姥姥为贾府留下了一个根苗。
其实,刘姥姥第二次去贾府就是去报恩的。她给贾府带去了新鲜的蔬果。贾府里的人很喜欢吃。她还给贾府带去了欢乐,带去了来自泥土的清新纯朴气息。这样的体验对于贾府里那些终日享乐的人而言是难得的,是新鲜的,是有趣的。
刘姥姥在第三十九回里讲了一个姑娘在雪下抽柴的故事。这个故事引起了贾宝玉极大的兴趣。其实,这个故事就是一个雪中送炭的故事。贾府帮助刘姥姥,是雪中送炭。刘姥姥救助巧姐,更是雪中送炭。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木石前盟”也是一个知恩图报的故事。神瑛侍者用甘露灌溉绛珠仙草。神瑛侍者下凡后,绛珠仙草修成一个女体,决定下凡“还泪”。
林黛玉和贾宝玉都不知道自己的前世。他们一见如故,相知相契,成为了心心相印的爱人。“还泪”是为了报恩,爱情是因为精神默契。
绛珠仙草之所以会对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情如此感念于心,因为灌溉绛珠仙草并不是神瑛侍者的义务。神瑛侍者是怜悯绛珠仙草,所以用甘露去灌溉她。为了追随恩人的脚步,绛珠仙女来到人间。这是一个唯美浪漫的故事,也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从恩情到爱情,让人感受到爱的滋味,体会到悲天悯人的情怀。
《红楼梦》的第一回里写到这是一部“大旨谈情”的小说。这份“情”指的不仅是爱情,更是指大爱精神,是同情心,是对人的尊重和关切,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悲悯。这份爱有一种温暖的力量,有一种救赎的力量,可以让人渡尽劫波,重获新生,得到幸福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