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慈母慈禧是谁写的?
祝母寿诗》是慈禧太后为母亲富察氏所作的一首诗。慈禧母亲六十大寿的时候,紫禁城虽距离锡拉胡同母亲宅邸咫尺之遥,慈禧却并无法去参加母亲的大寿,便作词写下一副书法。其中的诗句“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被传唱。
黄遵宪讽刺慈禧的诗?
这是诗人 章炳麟 讽刺慈禧的对联,内容如下:
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时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
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
对联巧用了换位法,通过“今日,明日,何时”以及“五十,六十,而今”的排比运用,对慈禧太后崇洋媚外祸国殃民,在国难当头之际,只顾出卖利益以图个人享受的无耻行径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大家怎么评价慈禧太后?
二百多年的大清朝命运就是由两个女人决定的!一个是保护大清的孝庄,一个是亡掉大清的慈禧!清朝的衰落离不开慈禧为了掌权立儿皇帝的昏招,知道后的溥仪也还是个儿皇帝
红楼梦中第三回是对慈禧的面貌神态的描写,你能看懂吗?
《红楼梦》始发于乾隆年间,乾隆评价"此为明珠家事也",和绅在保住《红楼梦》中作了大量的工作。
乾隆之后,为嘉庆,道光,咸丰帝,咸丰的懿贵妃,在咸丰死后,为慈禧皇太后。
慈禧管乾隆应叫曾祖父,不知在前一百多年的书里,怎么会有描写慈禧面貌的词句?
有点莫名其妙。
男权社会下的慈禧太后,为何偏爱男性化的称呼?
慈禧虽位高权贵,但终归是女性,爱男性化是人之常情。
应该如何评价慈禧太后?
谢谢邀请:
慈禧太后(1836一1908),叶赫那拉氏,小名兰儿,晚清时期的实际统治者。
慈禧16岁时以秀女身份选进皇宫,由于长的好看又有才艺,受到咸丰帝的宠幸,2年后进封为懿嫔,20岁时生下儿子载淳,母凭子贵,成为储秀宫懿贵妃。
慈禧秀外慧中,颇有文才,常侍奉咸丰批阅奏章,很快就学会了处理朝政,她协助咸丰清检封事,进行分类,减轻了咸丰的负担,当咸丰懒于朝政的时候,帮助咸丰处理政务,可见慈禧不仅有心机,也确有能力。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候,面对英法联军一路北上,逼近北京,咸丰帝是惊慌失措,想要出逃热河行宫,慈禧是极力建议咸丰留在北京,同侵略者决一死战,搞的皇帝下不了台,为此还差点杀了慈禧,这也可看出,慈禧不只会亨乐,内心还是有勇气的。
1861年,咸丰在热河行宫驾崩,他在遗命诏书中委任御前八大臣总理朝政,辅佐年仅5岁的载淳,慈禧外联络奕䜣,内鼓动慈安,发动“辛酉政变”,开创了垂帘听政的先河,这一点可看出,她不甘为人傀儡,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决心和能力,慈禧就是通过这次政变,正式登上了政治舞台。
慈禧当政近五十年,重用奕䜣,稳定内部统治,授权曾国藩、李鸿章等汉人,平息太平天国,捻军运动,镇压苗民、回民起义,支持左宗棠收复新彊,维护清王朝统治,她支持洋务派,以自强和求富为方针,派遣学童留洋,创办新式学堂,办报,创办新式工业,加强军队训练,组建海军等等,不胜枚举。此外她还下达了“禁缠足令”促进了妇女的解放,还曾在母亲七十大寿时作诗一首“世间爹妈情真,泪血溶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表现了为人子女对父母的一片孝心。
慈禧的大诟病,就是权利欲太强,为一己私利,不顾和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公然向十一国宣战,造成八国联军进占北京,签下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她个人生活也,对珍珠、玛瑙、宝石、玉器的喜爱到疯狂的程度,死后的陪葬品也是多的,她的陵墓也是奢华的。平时饮食也是极尽,她有专门的“寿膳房”,三百多人专为她一人料理食物。
慈禧去世时的遗言耐人寻味,“以后,不要再让女人参与国政了,这不合本朝法制,今后必须防备”,这不知是对自己的否定吗?还是认为再不会有女人能像她一样治理好了?我不知。我也不知,假如不是慈禧当政,晚清的命运是不是会好些呢?或者也许更差?亲爱的读者,您认为呢?
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