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洞见·安娜贝苏
从尘土里来的人,能理解开怀大笑背后的酸楚。
之前网上有个很火的帖子。
有人问:“那些为了省100元钱去坐火车硬座的人都是怎么想的,真的会有人这么省吗?”
其中有位博主的留言,引人深思:
“我没有坐过硬座,但我能理解这些省钱的人。
当你生活富足,100元对你来说不过是一顿饭钱,但对很多人来说,100元是他们几天的工资。
这世界,有人用钱换舒适,也有人愿意牺牲舒适来换钱。”
每个人活在世界上,各有各的困顿和欢喜,各有各的晦暗与皎洁。
比起妄自评判,人与人之间更需要的,是换位思考的善良。
01
不要轻易指责人
曾看过网友@杨柳依讲的一个故事。
有一次,她在家楼下一家小吃店吃面。
当天正巧是节日,老板有些忙不过来,她等了很久端上来的面,都已经坨了。
饿了很久的她,看着眼前的面,不禁怒火中烧,当她正准备开口质问时,却忽然听见了孩子的哭声。
然后,她看着老板娘一路小跑着应付客人的催促,又要手忙脚乱地安抚哇哇大哭的孩子。
恻隐之下,她终究没有再说话,只是默默把面放在原位,付款后离开了。
她说,那一刻,她想起自己生活中的各种狼狈时刻。
方案做不好被骂时的委屈,躲在卫生间里隐忍地哭泣,冬天为了省点暖气钱冻得瑟瑟发抖时的无助……
于是说一句“算了”,既是对别人苦难的怜悯,也是一份推己及人的慈悲。
亦舒曾说过这么一段话:
“一个人真正成熟的标志,就是发觉可以责怪的人越来越少,理由很简单,人人都有自己的难处,而你,不一定懂他们的生活。”
年岁越长,越觉得凡事皆可原谅,这并非是变得世故,而是经历世事后的成熟。
就像寒冷的街头,有醉汉冲撞了一对父子。
孩子问爸爸他是坏人吗,孩子爸爸想到自己不得志时,也曾这样借酒消愁过,于是对孩子说,他不是坏人,只是心情不好;
医院里,年轻的护士不小心打翻了药盘,老人刚想开口指责,却想到自家刚刚参加工作的孩子,于是默默说了一句“没关系”。
很喜欢一句话,“世间所有的温柔,都是因感同身受而产生的。”
与人相处时换位思考,便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
当你对别人温柔以待,别人也会赠你以春风。
02
心里装着别人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男孩,高中时搬了新家,隔壁的男主人是位警察。
在他上高三的时候,这位警察因公殉职,留下了10岁的儿子和他的妈妈。
以前,男孩放学回家,从不带钥匙,都是到了门口就大声喊爸爸来开门。
可是当邻居警察过世以后,爸爸却让他自己带着钥匙,不要再喊爸爸来开门了。
男孩不解,问为什么。
爸爸说:“因为你每喊一次爸爸,都会提醒隔壁那个小男孩爸爸不在了的事实,我怕他心里不好受。”
真正善良的人,心里总是装着别人。
《十三邀》有一期节目,许知远去采访蔡澜。
两人的行程、交谈,都由摄影师一路跟拍。
许知远很贴心地问:“这样行吗,会不会不舒服?”
蔡澜丝毫没有介意,说让他们随便拍,还会在楼梯转角处提醒摄影师要小心。
蔡澜说,自己早年拍电影时,遇到很多女明星很调皮,那时候就暗下决心,有一天当自己站到镜头前,一定会很“听话”。
多年摸爬滚打,蔡澜深知这行的不易,所以愿意把善意和体谅留给别人。
人活于世,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人与人之间深度的连接,无非是试着换位,将别人放在心上。
就像我之前看过的一段话:“如果你要别人对你好,就要先学会付出;你喜欢被照顾,就要先去照顾别人;当你善待别人的时候,其实也是善待你自己。”
03
为别人打伞
晚清商人胡雪岩有个的撑伞理论:
“常为他人撑伞,日后别人也会为你撑伞。”
胡雪岩之所以能从穷苦地放牛娃逆袭成一代商界传奇,与他经常对人慷慨相助不无关系。
这世间心存良善之人,会因为自己出身卑微,而对别人多一份体恤;
因为自己经历过被大雨浇透的狼狈,所以不忍心看到别人被雨淋湿。
作家沈从文当年一心追寻自己的文学梦,从老家到了北京后,却四处碰壁。
因为没有专业系统的知识,通不过升学考试;想要写稿谋生,寄出去的作品却都石沉大海。
他随身带的微薄盘缠,也很快被用光了。
居住在一间由存储煤炭的单间改造的小房子里,又冷又潮,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向相识的友人写信求助,大多杳无音信,唯有郁达夫,循着信上的地址亲自找上门来。
郁达夫所见到的,是一间低矮简陋的房子,连多余的家具都没有。
大冬天的,屋里也没有炉子,而沈从文正穿着单薄的衣服,用被子裹着双腿在一张破木桌子上写作。
见此情景,郁达夫想起自己年少时的穷苦,初入文坛时的窘迫,不由得眼眶一湿,心中悲伤难忍。
他花三块钱请沈从文吃了一顿饱饭,临别时,又将身上所带的三十元钱全数留给了沈从文。
往后的日子,郁达夫依然时不时地接济沈从文,还介绍自己的友人跟他认识。
多年以后,沈从文出版《从文小说习作选》时,在代序中满怀感激地写道:
“这十年来没有他对我的种种帮助和鼓励,这本集子里的作品不会产生,不会存在……”
恳切的语气,真诚的词句,看得人十分动容。
柴静曾说,“从尘土里来的人,能理解开怀大笑背后的酸楚。”
生活中那些曾跌落过深深谷底的人,反而对人世存有一份悲悯之心。
自己淌过污浊泥泞,却依旧对他人施以援手,才是世间高级的善良。
▽
康德曾说:“我尊敬任何一个独立的灵魂,虽然有些我并不认可,但我可以尽可能去理解。”
与人相处的高智慧,是学会换到别人立场去考虑问题。
凡事体谅,常怀慈悲,将心比心,方能长久赢得人心。
点个赞吧 ,与朋友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