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左右的孩子该怎么样运动?
一岁左右的宝宝该怎么样的运动?
一岁宝宝的活动量大了,认知能力强了,好奇心更重了,对于自己身体的掌握也更随心了。
对于宝宝来说,妈妈要怎么样?带着宝宝来做运动呢?
❶对于宝宝的精细动作,妈妈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可以给宝宝一本书,让宝宝自己翻书,锻炼宝宝的手部肌肉群可以给宝宝准备一些带按键的玩具,让宝宝练习按压家里用过的小瓶子,妈妈可以洗干净,让宝宝练习旋转开瓶也可以准备一些漂亮的小贴纸,让宝宝练习撕同样可以给宝宝准备一盘豆子,一个勺子,让宝宝练习盛豆子❷对于宝宝的大动作,妈妈可以参考以下的游戏:
妈妈可以准备一个空瓶子和一根筷子,让宝宝练习敲打妈妈也可以把不要的报纸、宣传页,团成团,让宝宝练习扔,锻炼宝宝的大臂妈妈可以用彩色的胶带在地板上贴两道线,让宝宝练习蹦可以宝宝准备一个球,让宝宝练习踢给宝宝准备一个拴着绳子的小车,让宝宝拉着满屋跑妈妈也可以把手支在地上,让宝宝在妈妈的下面钻来钻去总之就是妈妈观察宝宝的发育情况,根据宝宝的发育特点,妈妈想一些游戏帮助宝宝重点锻炼!
我是A宝妈,喜欢分享育儿路上的个人想法,欢迎一同交流!
手机是如何计算我每天走的步数的?
过去很多计步软件都是通过简单的重力感应来计算步数,也就是手机每震动一次,就算走了一步,因此不少网友用摇晃手机的方式来“作弊”,给自己增加步数。但是随着计步软件算法的提升,以及手机内置传感器的增加,这种简单的作弊方法已经行不通了。
现在微信等主流的计步软件是通过手机内置的陀螺仪、重力感应器、加速度传感器等一系列传感器的组合,来计算出每天走的步数的。
其中陀螺仪可以测量出手机的角度,从而检测到人体重心的偏移。当人在行走的时候,手中或者口袋中的手机是会随着运动而出现角度偏移的,当陀螺仪检测到持续而且有规律的角度偏移时,手机就会开始判断用户正在走路。
陀螺仪还可以用于判断用户是在走路还是骑自行车,由于骑车的过程中相对行走或者跑步时,人体的姿态更加平稳,重心基本上不会发生偏移,这时陀螺仪收集到的角度变化更小,所以比较的计步软件不会把骑自行车也计算到步数当中。
而加速度传感器的作用是,当人走路时,会有一个比较稳定的非匀速加速度,和骑车时相对稳定的加速度完全不同。所以通过加速度传感器,也可以轻松判断人是在走路还是骑自行车。
更加的计步软件还会利用GPS来定位人的运动路线,然后计算出平均时速来判断走路、跑步还是骑自行车的状态,毕竟相比走路和跑步,骑自行车的速度要快得多。
虽然现在手机的传感器已经丰富,计步软件的算法也更加严谨了,可以判断人究竟是在走路还是在骑自行车。但是人体每天的运动是频繁的,因此难免还是会出现步数漏计或者错计的情况。
每天跑步5公里和快走5公里相比,哪一项更健康?
如果您是一位喜爱运动的人群,会不会有这样的感受,那就是跑5公里比快走5公里要轻松很多,往往习惯了跑步的人群,很少会参与快走这样的运动,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说跑步就比快走更健康呢?咱们来聊一聊!
相信大家很多人都认为跑步对关节的刺激相对来讲是比较大的,而快走对于关节的刺激会更小,两者相比较,快走会比跑步更好的保护关节!这样的认识,其实相信很多人都会有,也很正常,在跑步的时候我们关节所承受的压力确实要比行走的时候要更大,但如果我们把条件设置为同样的距离,跑5公里与行走5公里,就会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时间。
正常情况下呢我们跑五公里,配速设置的略慢一点,每公里5~6分钟左右,那么跑完5公里,需要大概也就是30分钟。
而如果行走速度相会慢很多,同样是5公里,每公里比较快的行走,也需要9分钟左右,一般正常情况下,我们不是特别急的行走,每公里在10分钟到12分钟左右吧,9分钟的时间已经快达到暴走的程度了,我们就假设每公里10分钟,那么走5公里也需要50分钟左右的时间,同样的距离,但是完成这个距离所需要的时间却是不一样的。
同样距离,在不同的时间内完成跑步比快走,关节所承受的压力要小很多,BBC一个的纪录片《健身的真相》当中,专门的进行了这个实验,发现跑步时关节所承受的压力比快走时总体来说要减少一半!
这个结果是不是与您的想法完全不同?
其实是医生,以前主要是通过快走来进行锻炼身体,后来慢慢地开始跑步,也有这样的感受,那就是同样的距离,确实在做好拉伸和热身以后,跑步要比快走舒服很多。
然而,能说跑步就比快走健康吗?那岂不是太草率了吗?我们每个人的身体状态不同,每个人的胖瘦不同,每个人的年龄不同,每个人的关节状态又不完全相同,有一些朋友就特别适合跑步,但有一些朋友就比较适合快走,汝之砒霜,彼之蜜糖,其实没有好与不好,只有适合与不适合,这个理念,大家一定要有。
我们假设一位60岁体重近200斤的老年人,我们能强迫他去进行跑步吗?在这个年龄段,这样的一个体重,如果想要更好的运动起来,首先一定要是要以散步或者是快走来起步的,当然在水中行走或者是游泳是好的选择,但是我们探讨的是跑步与快走,大家要知道我们的体重每增加一公斤,我们的关节承受的压力就会增加4倍呀,那对于一个200斤体重的老年人来说,在运动的开始就进行跑步,这样的相对来讲刺激性比较大的运动,他的关节一定是不堪其扰的,甚至很有可能导致半月板的损害或者是意外摔伤,而以快走起步,慢慢地逐渐适应,当体重逐渐有了下降以后,再选择进行慢跑或者是其他的一些运动,才是比较科学和得法的。
又比如一位60岁的老年人,关节已经有了早期的骨关节炎改变,在下蹲的时候关节会有的响声,而且上、下楼梯时关节就会有疼痛,为了维持一个更好的身体状态,选择跑步还是快走好呢?快走相对来讲是比较好的选择,其实散步也就足够了!
无论那种运动,适合自己的就好!其实无论哪种运动,只要适合自己的身体状态,不加重我们的关节负担就是比较好的选择,在运动之前呢,一定要做好热身,在运动之后也要做好拉伸,每次热身和拉伸的时间尽量都要维持在10分钟左右,不要觉得这20分钟是比较麻烦的一件事儿,做好热身和拉伸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关节状态调整的比较适合去运动,而在运动后的拉伸,可以让我们的紧张的关节放松下来,会让我们为第2天的运动做好准备,这样呢,可以大限度的避免运动损伤。
而且运动呢一定不要强求,如果在运动的第2天,感觉身体特别的疲劳,无论是哪种运动都可以暂时停一天或者是两天给我们的身体一个休息恢复的机会,好的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出发,千万不要给自己立一些强求的目标,比如连续行走多少天!连续跑步多少天!这样慢慢的会失去了健身的意义,也会加大我们关节以及身体的负担,对健康也没啥好处,是不是?
还有无论是跑步或者是快走,都要注意环境,不要在一些汽车尾气比较多的地方去运动,要选择相对来讲空气比较好的环境,而且不要有崎岖的路面,不要有很多坡,尽量的减少我们关节在运动过程当中所承受的负担;要穿一些适合运动的鞋子,喜欢跑步穿跑鞋,喜欢快走就穿健走鞋,这对于保护我们有重要的意义,有很多运动损伤,都是因为穿了一双不正确的鞋子所导致的。
总结其实无论是跑步还是快走,都是比较好的运动,对我们的身体都有好处,只要动起来我们就有收益,好呢,也要配合一些无氧运动,每周进行2~3次的抗阻训练,像举哑铃,对于身体的健康会有更大的好处,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结合起来,对我们的心脑血管健康,对于延长我们的寿命都是有好处的。
但请记住,运动是把双刃剑,大家在选择运动之前,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态科学地选择,不要有了关节的问题,还要强行去跑步,在运动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做好热身和拉伸,要做好运动保护比,如穿正确的鞋子、比如佩戴护膝,比如不要强求,要科学合理地休息,要科学合理组织自己的训练计划,这样才能获得身体健康的同时又不伤害我们的身体。
只要对我们的身体有益,还适合我们的身体状态,跑步和快走,对我们的健康都好,您觉得呢?
我是坚持用简单语言解释复杂疾病知识的谢新辉,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帮忙点个关注或点个赞吧,如果您或者是您的家人朋友也有跑步与快走这方面的困扰,请把这篇文章转发给需要的他们吧,谢谢了!
(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果您有其他的想法可以在下方留言,大家可能探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宝宝正常几个月后可以走路?为什么?
【宝宝几个月后会走路?为什么?】
宝宝几个月后会走路,这个是没有具体答案的,因为每个宝宝都会有差异,我女儿是在十一个半月就会走路了,在此之前从来没有牵着她走路过,就是忽然她自己就独立行走了。我见过早在10个月会走路,我们宝妈群有个宝宝走路迟,18个月才会走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大运动发育表来看,宝宝在8~17个月间走路都是正常的。但是常见的是11-14个月会走路。所以题主说的11个月还不会走路,这太正常了,不用担心。
俗话说,三翻六坐,七滚八爬,宝宝一天一个样,家长们经常会一起带娃谈论,谁家的还有又会翻身了,谁家的会爬了,谁家的会走了,跟别人家的孩子相比,再回头看看自己的宝宝,有些都没达到,是不是发育落后了,总会有各种担心。别急别急,宝宝的成长有其自己的规律,成长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里程碑式的变化!如果宝宝暂时慢了半怕,那也没关系,家长可以通过一些适当的引导,帮助宝宝更快掌握这些重要的大动作哦!
宝宝各个月龄大运动的里程碑一、抬头,举胸
月龄:1~2个月
大部分宝宝1个月大时,就应该能够做到趴在平面上(比如床上)短暂地抬起头,也就是我们常听说的“一举头”。
大部分宝宝2个月大时,大运动发展的关键标志是在趴着的时候,头能够向上抬45°。
绝大多数宝宝在4个月大的时候,能够做到俯卧时举头90°。
二、翻身
月龄:3~7个月
此时,大多数宝宝已经可以在俯卧时很好地抬起头,胸部也可以逐渐离开床面了。
运动能力发展比较快的宝宝,在4个月左右的时候已经可以翻身了。
即便时还不能完全将自己翻过去的宝宝,也将很快学会,此时多为宝宝提供锻炼机会,对智力的开发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温馨提示:如果想练习宝宝的抬头,举胸,翻身,重要的是——多趴。
如何练习:
1 一般出生后数天就可以让健康的宝宝多趴进行练习,如果家长不放心,也可以满月后再开始;
2 单次练习时间可以从2~3分钟开始,随着宝宝长大,再逐渐延长时间,宝宝3个月左右时,就可以让他每次趴15分钟,每天趴2次;
3 趴的练习,应该在宝宝清醒、精力充沛时进行,不要在宝宝刚吃完奶后就让他趴。
三、坐
月龄:4~8个月
4~5月大的宝宝大多可以拱背而坐;
6~7月大的宝宝基本就能直腰坐了;
当宝宝长到7~8个月大,一般就可以学会独坐了。
温馨提示:练习坐的时候不要操之过急,动作要轻柔。
如何练习:
1.拉坐。如果宝宝仰卧时,家长拉住宝宝的双手,感觉到宝宝主动拉大人的手,并可以挺起头离开床面时,说明宝宝就有点想坐起来了。家长可以用双手轻握住宝宝双肩,拉他坐起来,然后逐渐过渡到拉宝宝的上肢和手。
2.独坐。等宝宝已经习惯了靠坐、扶坐,就可以尝试用玩具等吸引宝宝,让宝宝支撑起腰部力量,独自坐一小会儿,然后渐渐延长时间。
四、爬
月龄:5~13个月
一般来说,5~6 月大的时候,宝宝上下肢力量越来越强,便逐渐可以开始用四肢爬行了。
温馨提示:宝宝会爬后,她总是想要更多的探索,这个时候一定注意。
如何练习:
家长可以用宝宝喜欢的玩具来吸引他,让宝宝有向前的动力,然后另一位家人可以在宝宝身后用手顶住宝宝的小脚丫,注意是顶住而不是推,以此来训练宝宝下肢的力量。
五、站
月龄:7~16个月
扶站:宝宝 7~8 月大的时候;
抓着东西自己站:宝宝9~10个月大时;
独自站立:宝宝12~14个月左右时。
如何练习:多爬,顺其自然
温馨提示:有的家长看到宝宝可以站了,就着急着让宝宝学走路了。有些牵着走,有些给宝宝坐学步车上,这些都是不建议的。多爬才是硬道理。
六、走
8~17个月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大运动发育表来看,17个月内会走路都是正常的。大部分孩子的走路都是1-2岁之间掌握的。
如何练习:
1.别看我们大人每天都走路,然后觉得是一件很容易很平常的事,但是对于宝宝来说,这个学习走路的过程是需要一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准备的。走路之前的每一项大运动都紧密相连,环环相扣。所以为了宝宝走路,前面的大运动都不能偷懒。
2.给宝宝挑选合适的学步鞋,把家里的危险的东西给收好,给宝宝腾出空间练习。
3.宝宝刚开始练习走路的时候难免会摔跤,经常听到有些家长说,宝宝因为摔疼后就不肯尝试走路了,这时候就不要过多的逼迫宝宝,多鼓励宝宝。可以在宝宝的面前,伸开双手,鼓励宝宝走来,然后拥抱她,这样她有感了,才更愿意尝试。
4.不建议用学步车。
温馨提示:有些家长看到1岁后还不会走路,就会很焦虑,没必要,不用担心。
总结:我们作为家长总是会有意无意的拿自己的宝宝去跟别人家的宝宝对比,或者用一些常规经验放到自己的宝宝上,然后发现自己的宝宝好像有些落后了就忧心忡忡,焦虑不安。其实我们知道了孩子的成长规律后,每个宝宝都存在自己的个体差异,所以当宝宝的某些方面稍微落后一点,也是没关系的。世界上还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呢,我们又怎么能要求自己的宝宝按照标准来发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