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被诺贝尔文学奖欺骗了,它沦为西方意识形态的工具,早已不是一天两天了。看一下前苏联五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你就知道了。除了肖洛霍夫,其余四位全部是疯狂批判苏联的高手,这就很符合西方的口味,至于他们的作品,相信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没有读过,甚至没有听说过:
伊万·布宁,1933年获诺贝尔奖,代表作《旱峪》、《来自旧金山的先生》;
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1958年获诺贝尔奖,代表作《在街垒之上》、《日瓦格医生》;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1970年获诺贝尔奖,《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癌病房》;
约瑟夫·布罗茨基,1987 年获诺贝尔奖,代表作《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摩》、《致乌拉尼亚》。
至于1965年获奖的米哈伊尔·肖洛霍夫为什么是例外,真实情况是,当时肖洛霍夫已凭借《静静的顿河》名满世界,而1965年的那一届参选者,除了肖洛霍夫,其余作家水平确实太次了,如果当时不评选肖洛霍夫,世界人民都不会答应,并且肖洛霍夫在《静静的顿河》,对于苏维埃革命,也是没少爆黑料,但不得不承认,《静静的顿河》写的确实很出色。
至于其余四位获奖的前苏联作家,他们的水平,比起高尔夫、契诃夫、托尔斯泰,差得不止一点两点。但是高尔基、契诃夫、托尔斯泰的作品不符合西方的口味,所以,即使他们的写作水平再怎么好,文学价值再怎么高,也不会被诺贝尔文学奖选中。这就是诺贝文学奖的现实。
那么,你认为路遥、陈忠实、梁实秋、梁晓声等人的水平,会不如莫言吗?读过他们作品的人,自己心里都有数吧。
前苏联的作家,因批判苏联而获奖,但是他们心里知道,自己写了什么,他们真的问心无愧吗?1970年获奖的前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在苏联解体时后悔不已,他说了一段忏悔的话,传遍了世界,他说:“我的所作所为,对不住苏联和苏联人民,我的作品害了我的祖国。对自己的祖国不应该一味地批判不足,对那些美好的地方也应该不吝赞美。每一个正常的子女,都不应该因为自己的母亲有些地方做得没别人家的好,就一味地指责。人无完人,也一样。如果每个人都能多做些对祖国和人民有益的事,相信我们的祖国也会越来越好的”。但是,自从索尔仁尼琴说了这段话之后,西方再也不待见他了。
所以,辩证看待如今的诺贝尔文学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