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几乎是所有中国读书人必读的经典。也正因如此,《论语》的版本颇多,如果不去书店翻阅,很难在诸多版本中选出优劣。
今天我推荐的这个版本,是我目前所读过的《论语》中的佳版本。
具体好在哪里呢?我简单谈一下我的感受。
一、这本书展现了《论语》全貌及原貌。
可能有朋友会质疑,哪一部《论语》不是全貌呢?
其实,我们上学时所学《论语》,仅仅是民国时期废除“尊孔读经”之后形成的一套言说方式。《论语》诞生之初,并不是给学生们读的,而是给官员学习的治学教材,用来学习治理的理论和方法。
而今天我推荐的这个版本,恢复了《论语》本来的职能,不仅可供学生和文学爱好者阅读,也可供各界领导阅读。
二、本书作者学术背景深厚
作者吴天明是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也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特聘中国文化专家。他在中国古典文学、经学、民族学和人类学等方面的研究颇有影响,尤其是其关于孔子和孔学的研究,学术价值极高。
三、开篇长篇导读,深度讲述了《论语》相关知识背景;介绍了孔子的身世、生活时代背景,以及孔学的渊源和理论体系;并介绍了《论语》的读法。
这是我们读《论语》、学《论语》的捷径。
四、本书注释极其精到、准确。
①与《论语》相关的文化常识,作者都借此书讲解清楚了。
例如,“子曰”的“子”字,是孔丘的尊称。我们都习以为常了,但为什么孔子被尊称为“子”,而“老子”“墨子”等只能和孔子弟子一样被尊为“某子”?
②作者补充了《论语》原文被省略掉的文字。
比如,孔子师徒都经常说“学”“行”,那么“学”什么?“行”什么?怎么“学”?怎么“行”?
这些常识周朝肯定是熟悉的,所以“学”和“行”之后,都省略了宾语。
但我们今人却不熟,所以经常误读。甚至有学者将“三人行”的“行”解释为走路,这就大错特错了。
③修正了其他版本讹误之处。
比如,《子张篇》中子贡提到了“文武之道”,这里的“文武”并非指周文王和周武王,其实是借代尧舜夏周商春秋六代的君子之道。
五、本书还有一个很贴心之处,即作者有意不避重复的注释,就是为了让读者温习知识,不必耗时翻找。
以上就是我推荐这本书的原因。
近我正在读这套“国学经典新绎”丛书,日后会一一与大家分享。
(图2、3为“学而篇”的注释、译文,可供阅读参考)
#以书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