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这么“聪明”,为什么不像对乾隆那样巴结一下嘉庆,免得自己被处死?
我们都知道,和珅是乾隆朝第一大贪官,在被嘉庆帝抄家之后,据说他被没收的家产竟是当时国库资产的四倍,估值有“二亿二千万两”——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学者的认可,当然也有人怀疑。但和珅家产甚巨是毫无疑问的,因此才有了“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
历史上的和珅不管怎么看,都是个“聪明人”,这才能让乾隆明知他是个大贪官,却到死也没有治他的罪。但令人疑惑的是,和珅在乾隆朝这么“聪明”,为何这股“聪明”劲却没延伸到嘉庆朝。换句话说,他为什么不在乾隆死前早做准备,哪怕破点财消消灾,让嘉庆也对他倚重,这样不就不至于被嘉庆给搞死了吗?
其实,和珅并没有不巴结嘉庆。但是,他巴结嘉庆竟成为了嘉庆处死他的第一大罪证。嘉庆给和珅列了“二十大罪证”,其中第一条是这样写的:“朕于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册封皇太子,尚未宣布谕旨,而和珅于初二日即在朕前先遞如意,漏洩机密,居然以拥戴为功,其大罪一。”也就是说,在乾隆准备宣布太子的头一天,和珅就去告诉了嘉庆。难道这还不算想方设法巴结吗?
而和珅除了在这件事上能巴结外,其余时候他没有任何机会。这又是为什么呢?
首先,这是清朝立储制度给和珅出了难题。
清朝的立储制度,从努尔哈赤开始,就一直没怎么理顺过。由于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都是突然死亡,没来得及选定接班人,因此,这两次的接班,都是采用大家推举的办法。到了康熙的时候,康熙似乎想学习前朝的嫡长子制,但是,终却搞出了一个“九子夺嫡”,让皇位继承更混乱。所以到了雍正的时候,为了防备“九子夺嫡”这样的悲剧发生,搞了一个“秘密立储制度”——皇帝把立的储选放在“正大光明”匾额后面,直到老皇帝去世后,后人才从匾额后面把人选名单拿下来。同时,严禁大臣交通皇子,一旦发现,将予以重处。
正因为如此,和珅既不知道乾隆想立谁,也不敢去和哪个皇子交往。再说了,他整天都在乾隆的眼皮子底下,乾隆号称“十全老人”,和珅想要交通哪个皇子,乾隆还有看不出来的吗?乾隆要是看见了,也等不到嘉庆上台,和珅就倒了。
其次,乾隆在立储的时候大费周章。
乾隆早确立的太子是他的嫡次子永琏。在永琏7岁的时候,乾隆就把他的名字写好,放在了“正大光明”匾额后面。可惜永琏9岁就夭折了。永琏夭折以后,乾隆便改为培养皇长子永瑛。可是永瑛怎么做都不让他满意,乾隆多次责罚他,说他不能继承大统。结果,永瑛精神压力太大,23岁的时候,承受不起,死了。接着,乾隆想立他的另一个嫡子永琮为太子,可是永琮2岁又夭折了。可以说,乾隆立储一直不顺。后,他确立了皇十五子永琰,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而且永琰并不突出,大家都不怎么猜得到乾隆会立他。所以,和珅想要提早巴结,也没办法。
第三,嘉庆想要处死和珅,获得和珅的巨额不明财产,填补国库亏空,这是蓄谋已久的。也就是说,不管和珅巴不巴结他,他都要把和珅给处死,所以,和珅巴结了也没用。
为什么嘉庆一定要和珅死呢?我们可以找到很多理由,这里只说两点:其一,嘉庆给和珅列的罪证,虽然有二十条之多,但都可以看出是小题大做,只有他的巨额不明财产太多这一条是实打实的,其它是编排的理由。(比如说他骑马过“正大光明”殿。如果是大罪,为何早不说,过了一两年才说)。其二,嘉庆只是处理了和珅一个人,没有对和珅的党羽进行大清洗(当然和珅的党羽本身也不多),连他的儿子都没处理,让他继续当大官。这给人的感觉,就是嘉庆想找一个理由让和珅把财产拿出来而已。
总之,嘉庆上台,和珅非死不可,这与他“聪不聪明”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