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修身》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无礼则不宁。”意思是:人没有礼就不能生存,事情没有礼就不会成功,没有礼就不会安宁。
早从周代开始,中国人就很注重礼仪规范,古人还编著了专门的礼制书籍《周礼》、《仪礼》和《礼记》,至今礼仪在我们的生活中还起着重要的作用。
尤其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因为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传承,老祖宗留下来的各种繁文礼节,仍然很有市场。
比如,结婚宴请叫红喜事,高寿老人丧礼叫白喜事,统称为红白喜事。这其中就有很多约定俗成的规矩。
就像这句俗语“喜不送伞,寿不送烟,丧不后补”,就点明了结婚、寿诞、丧葬这三种礼俗中的禁忌,这些细节都是值得注意的,因为稍不留意就有可能得罪人。
01“伞—散”,婚礼不送伞伞,本身是一种用来遮阳或避雨的日用品。其中的工艺伞还是漂亮的装饰品,别具风格。
但婚礼上为什么不能送伞呢?其实理由很简单,因为“伞”和“散”这两个字属于同音字,“散”有分离的意思,寓意不好,不吉利。
众所周知,结婚是每个人的人生的头等大事,婚礼上,亲朋好友、邻居们都会用各种吉祥的话语祝福新人,比如“白头偕老”、“百年好合”、“琴瑟和鸣”、“珠联璧合”、“佳偶天成”、“早生贵子”等。
试想,人家装灯结彩、欢天喜地的结婚,如果你冒冒失失地送上一把伞做礼物,会让新人误会你诅咒他们的婚姻,妄想他们早日散伙。
无论你是有心还是无意,这样的行为是很不道德的,也是不尊重主家的表现,是很容易伤害感情的,严重的话会导致彼此反目成仇。
再说主人邀请你参加婚礼,是想你和他们共同庆祝并送上祝福的,不是让你来破坏气氛的。婚礼是很隆重的场合,容不得胡乱开玩笑。
勿以恶小而为之,做人还是要有良心,厚道一点的好。凡事三思而后行,要明白特殊场合,什么话不能说,什么事情不能做。
02“烟—咽”,寿宴不送烟从古至今,中国各地都有为老人祝寿的传统,通常是指过60岁、70岁、80岁、90岁生日,风俗因地域各异。
既然是生日庆典,就免不了会准备寿宴,邀请本家族亲、姻亲、近邻、好友等欢聚一堂。
儿女、子孙等给老寿星送的寿礼可以五花八门,如金器、玉器、衣服、鲜花、蛋糕等,但唯独有一样不能送,那就是香烟,无论有多高级的香烟都不能当礼物。
因为“烟”和“咽”同音,“咽气”指人死断气。这东西要是出现在寿礼上,不吉利,大触霉头,会惹得老寿星不高兴,甚至大发雷霆的,因为老人家都很害怕死,对和“死亡”有关的事物都忌讳。
毕竟谁都想身体健康,长命百岁,举办寿宴的目的就是图个热闹吉利,“寿比南山,福如东海”是每位家人对老寿星的祝愿。
03丧事完毕后切忌再补礼在我国,农村不少地方还盛行土葬,信奉道教,一般会请道士做几天法事,然后择个黄道吉日出殡下葬。
出殡前日会举办丧礼,也就是俗称的白喜事。这一天所有接到讣告的亲戚朋友,邻居们,都会来主人家悼念亡者并慰问家属,喝酒随礼是必须的。
然而有的人可能当天有事未莅临现场,也忘记托人随礼了,等到亡者丧事完毕才突然想起来。
这时候,忘记随礼的人千万不要想着去补礼。这可是大忌,因为亡灵已经入土为安,家属还未从悲痛中恢复过来,再去打扰是不合时宜的。丧后补礼,此举一出,无异于在主人家伤口上撒盐,也不符合规矩。
总之,“喜不送伞,寿不送烟,丧不后补”,这句俗语其实是告诫我们:人情世故,礼尚往来,说起来简单,行动起来不容易。
入乡随俗,不懂的规矩就要咨询长辈,务必遵守民俗礼仪中的禁忌,趋吉避祸,以免招惹不必要的麻烦,一不小心得罪人。
此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语言交际中,多懂点吉利语,规避一些谐音禁忌语,还是有必要的。
要知道,礼多人不怪,礼数周全,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助力自己的人生飞跃。
作者:千面略懂先生
家事国事天下事,略知一二;烦心忧心玻璃心,开解三四。
人有千面,物有万象,冰山一角之下的世界才是暗流涌动的真实世界,人生需要看透假象的慧眼。
千面略懂先生每天带你一起识破生活假象,化解人生迷局。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只是临时作为文字辅助作用,不会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