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角斗场:古罗马帝国的象征
古罗马角斗场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的威尼斯广场南面,是古罗马建筑的典型代表,也
是古罗马帝国的象征。
角斗场又名斗兽场、露天竞技场。因它建于弗拉维王朝(69~96年)时期,故又称
弗拉维露天剧场。但其真正的名字是科洛塞奥,意为高大,因广场上原有尼禄皇帝的一个高大铜像而得名。
这座椭圆形的建筑物是由维斯帕西安皇帝于公元72年开始修建,其子提图斯皇帝于公元82年隆重揭幕。据说是为了纪念罗马帝国征服耶路撒冷的胜利,强迫4万名犹太俘虏服了10年苦役建成的。3世纪和ADQ5世纪时将其重加修葺。
角斗场是斗兽、赛马、竞技、阅兵、歌舞等活动的场所,用淡黄色巨石垒砌,外观为椭圆形,占地2万平方米,外部高48.5米,周长527米,椭圆长径188米,短径155米,四周可容观众5万人。分为四层,一、二、三层有半露圆柱装饰,每两根半露圆柱之间即为一座拱门,第四层由长方形窗户和长方形半露方柱构成。场中心的竞技和斗兽处也呈椭圆形,长、宽分别为86米和57米。当初为观赏水中斗兽情景,还采用了引湖淹灌的办法。后来在台下改建成许多地窖,供角斗士化装准备搏斗和关闭猛兽之用。据记载,角斗场竣工后,各种表演持续了100天,动用了5000头狮子、老虎和其他猛兽,还有3000名由奴隶、俘虏、罪犯和基督徒组成的角斗士,他们大部分都惨死在角斗场上。
经历了2000年风雨侵袭的圆形角斗场,其围墙已有半壁倒塌。角斗士和猛兽生死搏斗的场地,也已破残不堪,当年建成的地窖也露出地面。然而其四周的看台还保存得相当完整,入口处有一座称为凯旋门的牌坊,同时还有为游客准备的中世纪轿式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