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秋更替的季节,中外合作大学陆续迎来了2021级新生。在各具特色的开学典礼上,校长寄语新生,“争做国际化的弄潮儿”。
充分享受国际化资源
2021年秋季学期,昆山杜克大学迎来了160位硕士新生。在2021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昆山杜克大学学术事务副校长麦非文对在场学子说:“昆山杜克大学致力于推动跨文化理解与国际协作,寻求人类文化和社会体系在、、地区各层面的共同之处。感谢你们选择了这个年轻且充满活力的校园,你们的经历与才智将是学校的宝贵财富。”
在众多校长的典礼致辞中,“国际化”是首先被提及的关键词,它凸显了中外合作大学的大特色。
“希望大学教育帮助你们孕育出闯荡世界的‘和谐心智’,锻造出‘思维、本土理解、国际化行动’的行为范式,帮助你们成长为有能力引领未来的公民。”西交利物浦大学校长席酉民说。今年,有近7000名新生经历疫情带来的种种困难,加入西交利物浦大学,开启一段独特的成长之旅。
宁波诺丁汉大学执行校长尼克·迈尔斯说:“宁波诺丁汉大学代表着开创精神、国际视野以及世界的教育。作为一所‘无国界’的大学,我们为每个学生提供国际化的体验。这意味着我们有多元化的学生群体、包容的校园文化,还有丰富的海外学习机会。同时,我们也在深化国际科研与教学合作,并根据新的需求改进课程。”
上海纽约大学常务副校长暨美方校长雷蒙说:“作为大学,本学期我们重要的目标,便是帮助学生组成一个富有凝聚力的国际化大家庭。”
据介绍,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许多国际学生将通过纽约大学教育体系,在遍布世界的校园及海外学习中心就读,或在“云端”远程开启大学生活。
读好自我成长这本“书”
“朝着月亮出发吧,即使不能到达,你也将置身于一片繁星之中。”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开学典礼上,校长徐扬生向新生分享了他对学生的期望,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驾驭未来几年的大学生活。
“培养出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沟通”是徐扬生强调的两种重要能力,他希望学生“与人为善,善于聆听,懂得宽容与感恩”。
大学,不仅是习得知识、学会思考的地方,更是自我升华、成长的殿堂。
席酉民分享了哈佛大学校长德鲁·吉尔平·福斯特的一句话:“大学的价值不关乎未来几个月的结果,甚至不关乎学生毕业时的成就,它关乎让学生学会学习,并改变自己的人生。”他对学生说,这应该是学生在校园的缩影。
同样,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校长龚新高对新生寄予厚望:“学校不仅仅是你们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场所,也是你们开阔视野、重塑人生的涅槃之地。”他向学生提出四点希望:积极进取,开拓视野,培养国际视野与化的思维方式;敢于担当,厚植家国情怀,肩负起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使命;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不惧失败,在学校获得探索求问之心、开拓创新的勇气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不畏艰难,坚韧进取,始终保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直面未知的挑战。
据了解,为了帮助新生尽早明确人生方向,踏上“寻找自我”的旅途,上海纽约大学给新生安排了一门全新课程——“规划上纽大生涯”(“Design Your NYU Shanghai”)。全体大一新生将在线上同步上课,进行小组讨论,彼此交流经验、分享心得,碰撞思维的火花。此外,还会有来自不同领域的师生员工及校友分享他们的个人故事与职业生涯体验。
为发展作出贡献
爱国是青春的底色。当前,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时代青年逐渐成为各行各业的生力军。新一代大学生要向前辈学习,明确自己的奋斗方向。
“在毕业以后,为甚至为世界作出贡献。”这是宁波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希望新生确立的目标。
徐扬生对学生提出殷切期望:“百年来,一代代青年学子以民族兴亡、命运为己任,以热情、勇气、志向与决心,共同缔造了今日的中国。今天在座的你们正如旭日勃发于东方,饱含着蓬勃的朝气与希望,未来在等待着你们的描绘。同学们,我希望你们能够始终将个人的发展与、时代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要立志向、开眼界,脚踏实地、不负初心,承担起青年一代的责任与使命!”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校长李和章表示,新生成长于建党百年、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好时期,也面临疫情席卷、重塑世界政治经济结构的大变局,未来更应承担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的时代使命。
今年,昆山杜克大学迎来了来自41个和地区的约400名本科新生。新生中151人来自美国、加拿大、奥地利、荷兰、意大利、澳大利亚、波兰、巴西、新加坡、韩国、哈萨克斯坦、摩洛哥和土耳其等39个。
“我衷心地祝愿你们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强健体魄、发展,努力成为有意识、有家国情怀,勇于创新、坚韧执着并不断回馈社会的人。”昆山杜克大学校长冯友梅的话在学生心中打下了烙印,激励他们在未来几年的学习中立大志向、成大作为。
作者:本报记者 韩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