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顾无
【引觞漫谈】
女人写花,大多数会带有一种自怜的情绪。
因为女人和花很像,绽放的时候风华绝世,“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可是一旦年华老去,风华不再,也就是落得个“门前冷落鞍马稀”了。
年轻时候足以凭借的美色,其存在的时间却是如此的短暂,在这美色过去之后,我该拿什么立足呢?
总有后起之人美过自己,花的凋落是不争的事实,也是必然的结局。
可是许多人短视,不愿意去想凋落之后的事情,不愿意去面对终将到来的这一天。只想着如何沉浸在自己的韶华之中,当暮春来临,百花落尽的时候,便开始呼天抢地,怨天尤人,怨上天夺走了自己宝贵的东西,却不曾想过当初接受恩赐时的感激,也不曾想过自己做了什么,回报这一天大的恩赐。
说到这里就扯远了。上文的例子只是一种极端。多数红尘中的女子,都能够认清自己的宿命,也对自己的人生有着充足的把握。
只是面对凋零,终究还是不免淡淡的感伤罢了。
【临其诗境】
古往今来伤春悲秋,写暮春的人有很多,百花凋零的感伤,实在太容易激起人们的共鸣,尤其是当人们意识到自己的青春短暂,岁月无情的时候;当人们意识到“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的时候;当人们意识到美好事物总是如此脆弱的时候。
只是,男性文人写暮春,多半是写年华流逝,功名未建,总还带有别的方面的寄托,换做才女来写,她们所感伤的对象,除了生命本身之外,就再无其他。
所以她们的伤春来的更纯粹,也更深。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首宋代女词人写下的伤春诗,《落花》。
【经典原文】
落花
宋代:朱淑真
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
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
【条分缕析】
这首诗虽然是出自女子之手,却很有宋诗说理清晰,理重于情的特点。看似在写伤春惜花,实则却含有对邪恶力量的批判和对人间幸福和美的呼唤,用语含蓄,用情则余韵悠长。
连理枝头,春花烂漫,正是一年中美好的光景,花儿也不遗余力的绽放着自己的光华,希冀着,给世界带来一丝美好的改变。
可是刚刚盛放,嫉妒花儿的风雨就来相逼了。连日不歇的暮春风雨啊,带着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执意要将这脆弱的美好给毁掉。
李商隐有一句“风波不信菱枝弱”,也是一种侵略的态势,不过相比之下,朱淑真的目的性更明确一点,李商隐的劲则没有完全落到实处。
面对邪恶势力的摧折,花儿无奈又无助,只好求助于掌管春天的青帝。希望青帝能够在这人世间一直掌权,不要让这些宵小钻了空子,让美好的花朵纷纷坠落泥中,点染了地上的青苔。
花瓣的红,化入雨水当中,红的像血。
拿这首诗与孟浩然的“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相对比,就更能看出朱淑真藏在词锋中的“理”了。
孟浩然的诗更合于自然,写诗只是为了写情罢了。心情到了哪里,随笔就写到了哪里。
而朱淑真写诗,更大程度上则是一种呼吁,是“理”。她写诗虽然也有着自身的经历和体验,但还是带着某种特定的目的去写诗的。
这样的状态下,往往会扭曲自然景物的状态,人为的赋予它们很多本身并不存在的色彩。
宋诗流行以文为诗,也就是强调诗歌的目的性和教化作用,这也是唐诗宋诗的基本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