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蛙》这本书看起来真实,其实很片面。
说他看起来很真实,是因为他在书里说的那些计划生育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极端现象的确是存在,而且很多地方很普遍。
但是这本书其实片面,原因在于他只写了计划生育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差的方面,而没有从全局和历史发展的规律的整体上写“真正的真实”。理由如下:
第一,文革后中国面临的困难有多大?有多少人吃不饱饭?有多少人没工作?赤贫状态下还使劲生孩子,没有房子住,没有工作,没有饭吃。十年浩劫穷的不行了,拿不出来钱养这些人。不计划生育怎么办?生下来饿死吗?那样就人道了吗? 在很多农村地区,生下来的孩子没衣服穿,光屁股满街跑。就这个莫言吧,就说自己没衣服穿,满街跑。80年代是计划生育抓得紧的时候。那时候已经改革开放了,在拼命的想要把经济搞好。但是哪里一下子能创造那么多就业岗位?现在劳动力不足,那时候劳动力过剩好不好?农村一个人就那么一点地,尤其是关内和南方,够种够吃吗?那时候化肥产量那么低,机械化程度那么低,袁隆平的水稻也没有现在这么高级。没经历过那时候的人,你们知道吗?!
为什么说计划生育那时候是基本国策,实在是养不起!!!
不让生,一定要生,偷偷摸摸到处生。就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就是极端自私自利。
东北和大城市严格执行计划生育。到头来东北人太少,现在没有人口红利吃了大亏。大城市有虹吸应,人口多,后吃亏的是东北。这是老实人吃亏了。然后莫言这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反倒有理了,倒打一耙。不明真相的人还为他点赞。天理何在呀?
第二,当时拼命生孩子造成的恶果莫言为什么不说?一点点都不说,一个字都不提?你们知道吗?河南是人多地少的典型,一直到90年代中后期,拼命生孩子的恶果,那叫卖儿卖女。他养不起就卖。我朋友就“买”过一个河南的媳妇儿。就这帮人,人性何在?自己生了,养不起,抛给社会。如果不是中国发展的特别快,如果是像非洲和印度那样发展的很慢,会有多少人会因为饥饿营养不良死去?!别以为这些不会发生,如果没有实现工业化,吸引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场进城,就比如河南农村一个人那点地,一家再生好几个,年轻人早婚早育,下一辈子一家再生好几个,几何式增长,不饿死几个能过得下去吗?
总结:计划生育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犯了很多错误,当时报纸电台上也天天在讲,既要严格执行,又要避免过激行为。这个政策被誉为天下第一难。就是执行起来太难了。而且回头想,当时一家一个孩子可能也太过分了,现在劳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计划生育政策也需要调整。但是当时靠了这个政策,中国迅速控制住了人口。让城市和农村人的人均资源得以改良,积累了更多的财富,有条件加快实施工业化,人们的生活迅速的改良起来。这样才有了大家现在的好生活。回头看,当初执行计划生育的就是为社会做贡献了。而超生大军就是占了整个社会的便宜。现在可倒好,按莫言这样的片面描写,不看当时的历史背景,占便宜的反倒是受害者,反正倒是英雄了。我就问一句,天理何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