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愁予,是当代诗歌界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也是在大陆读者中具知名度、广受欢迎的台湾诗人。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15岁开始创作新诗。1954年,他的《错误》在台湾发表,一时间到处都在传诵“达达的马蹄”之声,这首诗也被誉为“台湾现代抒情诗的绝唱”,收录进海内外的多种中学语文课本,还曾被罗大佑改编成歌曲传唱。
他的诗歌以优美、潇洒、富有抒情韵味著称。意象多变,温柔华美,自成风格。
台湾诗人杨牧曾说:
“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声籁华美,而且是的现代。”
1.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在《错误》中,以“马蹄达达”之声来写“归人”,接着转折,说“是美丽的错误”,他来了,却不是“归人”,而只是“过客”,过此探望,不能长留。“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这一矛盾诗语成为名句。
“美丽的错误”,这矛盾而奇特的组合,耐人品味,令人赞叹。莎士比亚的《罗蜜欧与朱丽叶》中有“美丽的暴君”、“天使般的魔鬼”,等等;何其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花环》一诗的末句是“你有更美丽的夭亡”,余光中的《碧潭》一诗中有:“(爱情)就复舟(指翻船)也是美丽的交通失事”一语,都写得妙不可言,含蕴颇多。
1986年,台北《文讯月刊》(第22期)举行问卷调查,这首诗被读者送到“受欢迎作家”诗类之首,也是所有文类作家中得票多的人。诗集《郑愁予诗集Ⅰ》被列为“影响台湾三十年的三十本书”之一。
郑愁予在80年代曾多次选为台湾各文类“受欢迎作家”,名列榜首。他将诗意写进生活,将现代感写出古典韵味,意象多变,情感细腻,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愁予风”。
2.允诺
谁识西风与落叶
谁辨小草与发丝
那人
在远方
在农场
晒后一个秋日的阳光
他便是那一季的允诺
“两岸诗人的诗歌创作有着共同的基座,就是中国传统,我们要守护好这个传统。”郑愁予在上一次来访南京先锋书店时如此说道。
在郑愁予看来,诗是一种粘合人际关系的,表现人类状况的文字艺术品 ,诗人是有使命通过诗歌为民族和生命代言。
诗是横的移植,不是纵的继承,《诗经》以后,诗的内容已经确立,都在中国诗人心里了。横的移植是移植西方写诗的技巧,将全世界不同的写诗手法和精神借鉴进来,从而丰富我们的诗。
郑愁予的诗歌创作中就践行着这样的原则,他自觉地淘洗、剥离和熔铸古典诗美积淀中有生命力的部分生成的“愁予风”,确已成为现代诗歌感应古典辉煌的代表形式:现代的胚胎,古典的清釉。
有评论家如此说道,郑愁予的诗歌既写出了现时代中国人(至少是作为文化放逐者族群的中国人)的现代感,又将这种现代感写得如此中国化和东方意味。
3.偈
不再流浪了,我不愿做空间的歌者
宁愿是时间的石人
然而,我又是宇宙的游子
地球你不需留我
这土地我一方来
将八方离去
是谁传下这诗人的行业?且听那宇宙的游子,在梦土上写下一首首诗篇。诗歌是神圣的事业,作为“宇宙的游子”,郑愁予把目光投向了时空之外。
郑愁予的孩童和少年时代,由于战争而经历了颠沛流离的生活,逃难中令人惊心的马蹄声成了郑愁予难以忘却的记忆。
真正的诗人不会游于世外。郑愁予开始学写诗的时候正值日本侵华,是我们民族遇到大灾难的时刻,那时写的多是关系民族命运的作品。郑愁予1954年创作的现代诗《错误》,以母亲为原型,以江南小城为中心意象,写出了战争岁月闺中思妇等盼归人的细腻心境,成为现代抒情诗代表作之一。
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郑愁予也写了一首诗,“两岸同胞的生命是相通的,诗是情绪的集中体现,写的时候眼里充满了泪水。郑愁予说,他的诗里不要痛苦,它可能是“愁”,但是重要的是它给我们生活的力量。
离开大陆的郑愁予曾在港口工作、熟稔于水手与离别,从煮酒焚叶星座聚首的烫热年代,到爱荷华时期的冲激,以及任教于耶鲁后的静定与博观,他始终守着这美的行业,高高举起风灯,在世界的脸上镶嵌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