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堪忧的中国诗歌现状
我犹豫了很久,一直想对中国当前的诗歌现状谈谈自己的看法,当然会有失偏颇或者是谬误,但不吐不快,只好如此了,当然也希望朋友们评论和批评。
诗歌作为文化表现形式的载体,尽管内容不同,手法各异,但有一个不变的共性,那就是表达情感和心灵交流的不可分割性。
中国新文化运动催生了现代诗歌的萌芽和发展。其中,郭沫若先生的《女神》和《地球,我的母亲》应当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从严格的意义上讲,诗歌的生命力是不能脱离现实生活而独立存在的,否则,诗人的结局一是彻底的沦落,二是自然的发狂,三是生命的毁灭。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大潮中,产生了众多的杰出的诗人,他们无一例外地投身生活,贴近人民。人民和生活成了他们不竭的创作源泉。他们的诗歌是那么激情和易懂,从而注入了人们对新生活的无限热爱和憧憬。当然,主题和风格也是多样和丰富的。比如五十年代曾有一首短的诗句:
我们是平凡的人,
但我们却是不可征服的人,
因为我们的名字,
就叫人民!
而诗人闻捷却是这样表达哈萨克姑娘真挚的爱情的:
清晨,我挤一碗鲜牛奶,
轻轻地放在他的窗台。
但愿他看见碗里的奶子,
和我的爱情一样洁白。
深夜,我紧倚着帐篷的门,
紧紧地盯着他的窗棂。
但愿他对着不眠的灯,
想到我这颗失眠的心。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随着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思潮的兴起,诗歌创作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达到空前的活跃,但主题上的异化和手法上的良莠不齐开始显现,如具影响力的朦胧诗及意识流等 ,但文化主流意识仍然是这一时期的导向,如以汪国真为代表的一大批新锐诗人为诗坛注入了思想活力。然而十余年后,以顾城、海子等为代表的年轻诗人因契合了这一时期的社会转型期所呈现的社会多元文化,而成为一般青年对于诗歌的重新审视。客观地说,这一阶段的诗人还带着前辈对于社会和生活的思考还有反诘,但随之而来的却是诗坛的黯然失色。他们是中国诗坛的后祭奠者,同时也是当前诗坛没落的先行者。
面对目前中国诗坛的现状,好的验证方式,就是去浏览一下中国那几份的诗刊杂志等等。当然,这些纸媒们借助互联网也成为当前前卫或者是无奈的选择。然而,我们再也见不到如臧克家、艾青、贺敬之及郭小川等诗人的不同风格的作品了!也许有人会说,时代造就了客观存在的诗歌现象等等,凡此种种,然而却抹杀了诗歌的传播功能。那些无病呻吟、犹如梦呓,陶醉在自己虚幻世界里的诗人,竟然拿去发表让读者猜谜,竟然得到编审青睐,还有所谓的评论者词不达意,粘贴堆砌,甚至还把其抬到吓人的高度。如前不久发表在一家诗歌杂志上的诗,可悲的是,这类诗歌已经占据了当前诗坛的高地。恕我略去相关的名字:
蔓藤石头的荒景
三叶草哭泣黑夜的传说
耕地的拓荒还有月亮
漫长的古道迎着秋风
小溪孤照月亮
......
这首诗歌(我们姑且称为诗歌)向我们倾诉了什么?我丝毫不怀疑这是他酒后的醉话,大概是误读了李白的醉诗。
由于诗歌是社会生活的情感表达,在特定的环境中,也会出现出色的作品——尽管已无法挽回诗歌的颓势。在当前全民抗疫的斗争中,出现了众多的诗歌,他们紧扣时代脉搏,创作了真挚感人而非政治口号式的诗歌,读来令人泪目。例如两个月前发表在《中国诗歌网》上的渡观戒(笔名)的诗,是从母亲的角度表达自己的愧疚和坚定:
宝贝儿
宝贝儿
我亲爱的宝贝儿
东方的太阳
刚刚射中了我们家的窗帘
妈妈却不能像往日一样
抱着你迎接第一缕阳光
和被染亮的后一颗星辰
妈妈就要和叔叔阿姨
脚步匆匆 逆向而行
我亲爱的宝贝儿
一天天 一年年
你会慢慢长大
沐浴在人类共同的阳光之下
你会明白
妈妈当年的脚步曾是那样的迟疑
为什么还是带上你的心
走进没有硝烟的战场
你会明白
妈妈对你的愧疚和片刻的彷徨
如同蔚蓝的大海
无边且又忧伤
睡吧
我的宝贝儿
你微抖的睫毛多么恬静
如同我们的祖国温馨安宁......
2020年2月
【原创】渡观戒
当前中国诗歌的现状是令人不安和忧虑的。这种现状的产生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是社会文化浮躁意识的客观产物,是 在摈弃诗歌所独有的尊傲的同时,迎合市场经济的铜钱淫侵,进而向世俗作出的谄媚和妥协。几天前,我曾在头条上发表了《诗人郭小川》,意在缅怀这位人民诗人诞辰101周年的同时,祈祷诗歌真正回归到人民中间。如此,则是中国诗坛的幸事!民族文化的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