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比较喜欢冯唐。他学医学8年,在麦肯锡干了小十年,后来又去了华润做战略,直到目前做医疗领域的投资,业余时间写作,却出版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我前段时间,利用一周的时间,读完了他所有的中长篇小说,诗歌和杂文。
陆续也分享了他的好读书,今天我们聊聊他的《活着活着就老了》,分享8句感兴趣的话,同时说说我当时的感悟。
1、我的文学观有三点内容。第一,感受在边缘。第二,理解在高处。第三,表达在当下。
三句话的理解:
1)感受在边缘:码字人好的状态是在边缘,是卧底,有闲有钱,独立思考、自由表达;
2)理解在高处:文字里隐藏着人类高智慧和本质的经验。
3)表达在当下:冯唐说:动物没有时间观念,它们只有当下感,没有记忆,不计划也不盘算将来,只领取而今现在。在表达的内容和着力点上,码字人要法动物,从观照当下开始,收官于当下。
2、酒要喝陈,只能和你喝一两回的男人是不能以性命相托的酒肉朋友。茶要喝新,人不该太清醒,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不必反复咀嚼。酒高了,可以有难得的放纵,可以上天摘星,下海揽月。茶深了,可以有泪在脸上静静地流,可以享受一种情感叫孤独。
我一个朋友,他和前任都分开几年了,每次见面,都要旧事重提,在自己的伤口上再撒盐。我就用这句话“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不必反复咀嚼”劝他,未果。
后来,我前段时间分享《简爱》,书中有一句话也说:生命太短暂了,没时间恨一个那么久。
他看到后,居然和我说,这句话让他顿悟了。
3、曾国藩读史长见识,仿佛商学院用案例教学培养小经理:“读史之法,莫妙于设身处地,每看一处,如我便与当时之人酬酢笑语于其间。”看他写道:“《二十四史》每日读十页,虽有事不间断”,我常想起一边看英文案例,一边泡网聊天的日子。
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读历史,就是以古为镜,以人为镜。
读历史大的好处就是分辨现实,通过对比历史理解现实的发展逻辑。
***就酷爱读历史。直到晚年,***对历史书籍还是爱不释手。一部4000万字的《二十四史》,他反复阅读,直至逝世;一部300万字的《资治通鉴》,他读了17遍之多。
他在致好友蔡和森等的书信中分析袁世凯称帝、段祺瑞执政之所以失败时,就提出“均系不读历史之故”。
4、一本好历史,我一闭眼就知道没有好人和坏人,有的只是成事的人和不成事的人,有的只是出发点的不同和利益的平衡。说到底,历练和机遇决定成就,屁股指挥大脑。
冯唐有本书《成事》,他通过研读曾国藩,对成事心法格外看重。
他认为:善于成事的人,总会有一种境界:手上有刀,心里有佛。脚下有闹市,心里有山水!
5、我自己的下一个问题是:是撅着屁股使劲儿挣呢,还是调低对生活的预期?
我觉得这是两种价值观,一种是不停地奋斗,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奋斗很辛苦,但痛并快乐着。
一种是调整预期,让自己更容易阶段性满足。也许,在生活中保持较低期望值,可以让你的人生更轻松。
两者不分对错,关键看你当下需要。
6、“薄酒可以忘忧,丑妻可以白头,徐行不必驷马,称身不比狐裘”,说这话的不知道是先贤还是阿Q。
这句话出自北宋黄庭坚《薄薄酒二章》,前两句字面好理解,但是,却已经不适应时代了,凭什么丑妻可以白头,后两句话都讲,慢慢的散步就不需要马匹,衣服只要合身就不需毛皮裘衣。
这年头不是丑妻长久,而是合适才长久。
7、检点岁月,等等自己的魂魄追赶上自己的身体。看看自己会不会被回忆噎着。
构成你我生命的恰恰就是时间,检点岁月,能够让你更清楚地知道,如何利用时间,达到一种身心灵的满足。
8、 如果人是一种酒杯,生命便是盛在这酒杯中的酒。这世界上有两种懂得体会生命的人。第一种懂得体会生命的人轻轻举了杯子,在风里花里雪里月里,在情人的浅嗔低笑里慢慢地品着杯子里的酒,岁月无情,酒尽了,人便悄悄地隐去。
第二种懂得体会生命的人,抓起杯子一饮而尽,大叫一声:“好酒。”然后把杯子抛了,发出响亮的声音。
但是,这世界上更多的是第三种人,平凡的人...杯子中的酒慢慢地蒸发掉,想不到喝,也不知道如何喝;酒没了,杯子也就没了存在的必要,仿佛油尽了也就熄了。”
你人生这杯酒,该选择什么样的喝法呢?
人生这杯酒,谁喝都能醉,不喝浪费。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