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里,芮小丹一死,丁元英前呼后拥地回到神位,彻底断开了与芸芸众生的联系,这是不是遥远的含义呢?
我觉得不是,小丹有救世主之愿望和慈悲而无救世主之能,是天国的女儿,悲天悯人的天国女儿。
丁元英有救世主之智慧和行动的能力(在拯救王庙村这件事情上)而无救世主之心。
两者相合才是一个完整的救世主,所以两者对古城的离开,对于古城和王庙村以及格律诗事件中所牵扯的诸多剧中人物却有遥远之意。
书中大量引用佛教哲学观念,作者深谙其中玄妙。
佛门所谓四大菩萨代表的是人格中四个美好的象征:智慧、慈悲、践行(尽力实践之)、愿望。
愿与行相对,一个发心,一个是践行——————所以说所行即是所愿。
慈悲和智慧相对,慈悲是悲天悯人同情弱者,恕己更恕人。
智则是强者的象征,超拔流俗之人必有超人之智。
丁元英的特质是智慧,超乎常人近似于魔与佛之间的智慧(书中原义,勿杠。)
行事风格每每在行动时出离于一般人的想象,事发后被人复盘又发现是合情合理,被他的反面刘冰、林雨峰视为“魔”。
放在王庙村扶贫这件事情上,他就相当于在王庙村群众眼里的无所不能的,“上帝”。
这就是在认知水平和思维层次上远超于一般人,同时手里可以调动的社会资源以及谋篇布局的功力组合起来,能成就一般人所不能之事情。
小丹是慈悲,大慈大悲。
可以为了实践自己作为警察的责任和义务,而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
人没有不爱惜自己生命的,而为了拯救他人而牺牲掉自己生命的人,这样的人不是大慈大悲又是什么?
为了保护和拯救他人而愿意付出自己的一切的愿望,难道还不能够称作弘誓大愿吗?
小丹既然有大慈大悲和弘誓大愿,那么必然是仁人志士。
所以书中的得道之人正是小丹,而非丁元英。
因为丁元英还不能够真正地为了自己辩经后得出的弘誓大愿去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从现象上看,是小丹借丁元英的“智慧”和“践行”去拯救王庙村,
但是从本质上看,其实是小丹给丁元英上了真正的一课。
“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经。”————丁元英修的是什么道?取得又是什么经?
悟道是为了明理,知道天命,可都是过程或者一种手段,
悟道的目的了?
丁元英明了“仁人志士”,这是他离“得道”只差半步之遥。
但是他无法再进一步却又无论如何也离不开这一步,这种自我矛盾便是这本书里,
他去古城闭门自思反省的缘起:他是在股市大潮里用德国人的钱赚了中国人的钱这是经济行为,但是他无法舍弃自我的民族心理起到的一点作用,所以中途退出。
既无法成为一个纯粹的“利益动物”,又无法成为一个“仁人志士”。
在这种无法调和的自我矛盾中挣扎的丁元英,看到了“小丹”。
他就知道对于他的这道定义他人生自我矛盾的难题来说,答案来了,“仁人志士”来了,“遥远的救世主”也来了。
原著《遥远的救世主》逼格之高,格局之大,电视剧未删节版的台词鞭辟入里,字字珠玑估计十年内难再有了。不光是审查问题,关键是剧作文本的深度和高度非一般阅历见地的人可写了。丁元英这样的人,或者说是背后的原型没有作恶,悲悯众生,不看重钱财权力真的是普通人之幸。
《遥远的救世主》给普通人打开了一个口子,能够看看另一个层次的人的想法和见地。该小说90年代创作而成,当时社会分层还不是很,井底的人还有爬上去的机会;但三十年后,中国阶层分化进一步加剧,现在也很难再开这个口子了。
后这部剧让我大的感慨是现在再也没有一部内地电视剧里的所有女性角色都如此熠熠生辉,坚强独立,有思想有见地且知进退,不为他人而活。同为女性作家,这境界远非现在的编剧可比。
这里我推荐有兴趣的朋友读一读豆豆的三部曲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