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隆,北宋名将,骁勇善战。李继隆麾下有一支“静塞军”,人数不多,却能打,在唐河之战、徐河之战中击败辽国精锐骑兵,契丹名将耶律休哥战败而逃。
李继隆,山西长治人,北宋名将,宋太宗赵光义的大舅哥。宋太宗北伐时,得到战马4万匹,然后组建一支精锐的重甲骑兵,就是“静塞军”。这支重甲骑兵人数在3千左右,都是河北易州人,每人配备5匹战马;将士手持弓弩、长枪,战马披上重甲,适合冲锋陷阵。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易州的将士勇猛善战。李继隆率领这支精锐重甲骑兵作战,在高梁河之战、满城之战、雁门关之战、岐沟关之战、唐河之战、徐河之战中表现突出。尤其是唐河之战、徐河之战,辽国名将耶律休哥深受重伤,溃败而逃。
979年,宋太宗出兵北伐,抵达幽州城下,与辽军主力在高梁河决战。李继隆、郭守文担任前锋,从太原出兵,所向披靡。可惜,宋太宗指挥失误,没能赶在耶律休哥增援前夺取城池,宋军遭遇失败,宋太宗驾驭驴车逃走。
辽军乘胜追击,李继隆且战且退,所部损失并不大。李继隆退守满城,也就是今天的河北保定,耶律休哥、韩匡嗣率兵追击,双方再次交战。此时,众将拿出宋太宗的“布阵图”,部署八个阵型,准备跟辽军决战。
李继隆认真观察战场,认为不宜采用“布阵图”,宋军要随机应变才是。众将害怕皇帝责怪,李继隆力排众议,“事有应变,安可预定,设获违诏之罪,请独当也。即从宜而行,败之于徐河。”此战,李继隆随机应变,辽军阵亡3万,被俘虏8万,损失惨重。
982年,辽军南下,与宋军在雁门关交战。潘美、李继隆、曹光实、杨业等率兵迎战。曹光实打头阵,率先冲锋,辽军后撤。此时,李继隆乘势率“静塞军”冲锋,攻破辽军25座营垒,斩首3千,俘虏一万余人。辽军战败溃逃,李继隆率兵追击,抵达大同才返回。
985年,党项李继迁设伏,处死曹光实,出兵攻占河西。李继隆率兵征讨,以“静塞军”充当前锋,李继迁连战连败,宋军收复银州。接着,李继隆分兵出击,又多次击败李继迁,前后斩杀敌军5万,威震边陲。
986年,宋太宗出动20万大军北伐,曹彬、李继隆率东路军,是主力;田重进、米信、荆嗣率中路;潘美、杨业率西军。三路出兵,名将云集,阵容豪华,宋军一路所向披靡。可惜,宋太宗催促出兵,曹彬轻敌冒进,东路军在岐沟关被耶律休哥击败,宋军损失数万。
岐沟关之战惨败,曹彬率军撤退,其他各路兵马也得返回。大将杨业掩护潘美撤退,遭遇辽军伏击,阵亡沙场。东路军方面,辽军追击,李继隆部署防御,严阵以待,耶律休哥也不敢进攻。史载:“军成列,虏不敢击”。
988年,耶律休哥率8万精兵南下,攻陷涿州,一路所向披靡。此前,宋军在君子战败后,损失惨重,士气低迷。史载:“缘边疮痍之卒,不满万计,皆无复斗志,河朔震恐。”可知,北方的局势跟糟糕,宋军压力很大。
耶律休哥追击到满城(河北保定),李继隆率兵后撤,在唐河列阵迎战。李继隆渡河时,将一支精兵留在北岸,准备突袭辽军。耶律休哥探知消息,便率兵攻打宋军的伏兵。李继隆察觉有变,便派猛将荆嗣率兵杀入重围,救出伏兵,然后靠河列阵。
耶律休哥亲自指挥,辽军奋起冲锋,荆嗣分三队迎战,打得激烈。荆嗣且战且退,渐渐向唐河靠近,请求李继隆增援。监军林延寿拿出宋太宗“不许战”的诏书,防守阵地即可,不要渡河交战。李继隆斥责林延寿,直言:“将帅得专焉。往年河间不及死者,固将有以报耳。”
李继隆决心反击,下令田敏率数百“静塞军”发起冲锋,先撕开辽军防线。李继隆、郭守文、裴济等率主力跟上,乘势掩杀而来,辽军阵亡一万五千人,宋军夺取战马2万匹。耶律休哥招架不住,率兵溃逃,宋军赢得胜利。
989年,耶律休哥率3万骑兵南下,目标是切断宋军对徐水县的补给。此次辽军人数不多,却都是精兵悍将,辽军精锐的“铁林军”也参与行动。李继隆率兵护送粮草进入徐水县,返回时遭遇辽军追击,双方再次交锋。此时,辽军3万,宋军不到一万,兵力对比悬殊。
李继隆的战术,与唐河之战一样,让尹继伦率一支伏兵跟在辽军后面,寻找机会发起进攻。耶律休哥并没有察觉,辽军列阵徐河,吃饭时遭到宋军突袭,损失惨重,耶律休哥本人受重伤。但是,耶律休哥毕竟是名将,并未因此而溃败,他很快就组织了反击。
辽军人数多,尹继伦逐渐处于下风。此时,李继隆率主力投入战斗,从侧后冲杀而来,辽军受到两面夹击,无法招架,纷纷溃逃。史载:“寇兵随之大溃,相蹂践死者。”宋军乘胜追击,辽军连战连败,耶律休哥狼狈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