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岳对老子道经的注解
关于道德经文本的注解有很多,但唯有王东岳的道德经注释是有利于当下的人类来判断未来的;
要知道,道篇的核心是讲宇宙观和自然观!
这是一脉东方文化中关注自然观、宇宙观的思想。
老子开篇就讲;道可道,道;名可名,名;
所谓道,指的是万物演化规律是可以用语言表述的,但是不能用正常语言表述,你得用语言才能表述;
所谓名,指的是我们对可以感知的属性命名,叫做“名”,意思就是我们可以对属性命名,但是你不能用正常语言命名,而只能用语言才能命名。
又讲“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就是老子所要追究的天道,因为只有在极其深渊而黑暗的地方才能找见它,那个才是众妙之门,也才是万物的生发之根,是一切存在对世界万物的主观认知样态的根本形成的原因;
由此可见,老子讨论的问题,不在人类正常直观思维和正常直观感知的范畴之内,只有你完全抛开你的感官,或许你稍微才能探究到某种自然规律。
他接着讲,“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这句话引起过很多误解,但请注意这个谷字,是欲望的“欲”的通假,你把它理解为“欲神不死,是谓玄牝”,这个句子立刻通顺;
大家要知道,任何生命、任何有机体,只不过是基因播撒基因的运载体;
所以老子说“欲神不死,是谓玄牝”,由此缔造了能够派生天地万物的“道”,以表示“道”是天地的基本成因和天地形成发生的原始动因;
老子接着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很多学者把它解读为早在 2600 年前,老子就已经对现代宇宙论有所猜想,但这是错的!
要知道,老子那个时代,信息量极低,而且人类原始文化一定是处在信息量相对较低的状态所形成的思想模型,而现代宇宙论是科学高度发达,是爱因斯坦相对论出现以后,大信息量的一个宇宙观模型,,两者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老子这里所说的“道生一”,指的是道派生了天地这两样东西都没有出现以前的某种状态;
所谓“一生二”,是这个原始混沌状态随后派生了天和地这两样东西;
所谓“二生三”,是天和地派生了动物、植物和人类;
所谓“三生万物”,就是动物、植物和人类,后派生了天下万物。
由此说明老子已经认识到,天地万物是逐步演化而来的,绝非突显,这表明了老子目光深远,标明老子思境达到极高的虚学、狭义哲学思境。
然后,老子说“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
意思是,天是离道近的,它稳定恒久,我们只有继承天的特性,才会不受到大的伤害;
那为什么要继承天的特性才不受到伤害呢?
因为物质的稳定度在演化进程中逐渐丧失。
接下来
他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里的刍狗是只用草扎的拿来祭祀的狗,指代低贱的东西)。
意思是,天地没有人类文明社会的那么多讲究,他对万物都是一视同仁的,不会给谁特别的关照,结果万物顺势而发,长久存在;
那么人之道就应该顺应天之道,因此管理天下的人就应该无所作为,不要使用文明派生出那些过多的花样,这是在违背天之道,它只会扰动和破坏人类的生存状态,对我们造成戕害;
而老子为什么要说这个?是老子在借此批评人类文明社会的竞争格局违背天道。
后,王东岳认为;老子道论的中心是 “弱者道之用”。
是什么含义?是值得探讨和追究的,因为从两汉以来迄今为止的所有学者都把它解释为或注释为柔弱胜刚强、以柔克刚,这当然也是老子的原话,但其中还另有深意;
这句话原本是是什么意思?物极必反的意思,它表达的是一个典型的辩证逻辑。
因为老子存在一个演化论的纵深目光,那么弱者道之用就应该是在这个演化通道上,表达道的一个动态运行方式,而接近道的天,又要表现出恒久性和稳定性,那么整体梳理解释应该是:
弱化现象是道的实现方式,弱是道的本质,因为有弱才有后衍万物属性的强大。
终,道卷总结出两个字“柔弱”,而且这两个字在老子文本5000字中出现了11次之多,柔弱才是万物的本质,无趋弱则没有这属性繁华的世界。
#你好,夏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