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第六粮店的故事是真的。到今天,还有很多出色的文字写手不相信第六粮油。
90岁的老婆婆过生日,扫不了场地码买不上2块钱的切面,路过的70岁的老爷爷看到,扫了场地码显示绿码,但营业员一看核酸检测过了72小时,一把切面,一公尺远在天涯。营业员很傲骄,直到领导来问,以守规矩绝不超过“一公尺的距离”为自豪。也感谢中新经纬,详细采访证实,也有少媒体和朋友出面辟谣,的确有些细节不符,比如1老爷爷说这个老婆婆八十多,证明是90岁整;2上海人不说公尺,事实证明反而老年人真说公尺,但柜台到门面超过了1公尺。3老婆婆当面还是吃到了2元切面,路上碰到有健康宝的邻居帮买了。
今天想写说的不是辟谣,其实这个事很小很小,反转的事情很多,小作文也不少见,几乎没有人不曾中招。想说的是两点,一是很感慨,想到了“今天我休息”的马天明,如果是老马在第六粮油门口,他或者会以民警的公信力教店员作人,戴手套在门口接下10元钞票,然后在门口把切面递过去,也就两公尺的事。我想说,疫情防控下,真的需要心里有老百姓的马天民们,需要多关心下不会使用手机的老年人,哪怕是多伸出一把手。
二是今天想说的,【事实,报道,舆论】新闻学框架中新闻的价值。原因是今天是看到褚明宇专门有一篇说明,主要是解释,他之前认定这是一个段子,老婆婆两元买切面买不到为什么是虚假的故事,他的解释头头是道,其实相当有道理。就是第一次发现,如此的创作博主,如同黑格尔一般一个错别字都没有一个逻辑漏洞都没有的博主,但少了一些人间烟火与哲学感性。
在【事实,报道,舆论】新闻学框架,人们常常误以是事实是理性,是在类似记者和作家和像褚明宇一样的理性博主的精彩分析中严丝合缝运行。其实,这个框架恰恰给出一个相反的真实共计有三点。1,感性和理性不是二元对立的。2,第一元素事实是感性的,感性是理性的前提而不是相反。3,新闻本质上属于感性,新闻的意义就在此。大多数时间日常的事实是进入不到第二范畴中的碎片,但一旦成为新闻,常常打破抽象,打破理性,打破范畴,而这就是新闻的价值所在。备注:(这里的新闻是指在【事实,报道,舆论】框架中,第二元素左边接近事实的范畴)
我有两点特别期待,第六粮店傲骄的售货员们,能多一点思考,规矩的前提不是理性,而是感性,是现实中真实的活生生的人;守规矩的前提也不是理性,同样是感性的对象性,是现实中真实的活生生的人,他们需要帮助;不能帮助他们,恰恰不是规矩和守规矩的本质,脱离了人的规矩是空的。
第二,同样也是特别期待,互联网上新一代作家和博主,有时看他们的文字让我想起了黑格尔和康德,那种浩瀚如星空又精密如钟表的长篇文字,但同样希望他们多一点思考,浩瀚星空精密钟表文字的前提不是理性,而是感性,是现实中常常走出星空和钟表的活生生的人;创作浩瀚星空精密钟表文字的前提也不是理性,而是感性的对象性,是现实中常常走出星空和钟表的活生生的人,他们常常走出不符合星空和钟表,脱理了理性和范畴没有走出直线走出错误之字形的活生生的人,这些错误的人,碎片人,恰恰对于的博主会提供真切的帮助。
这让我想到了杜甫。当一个作家和创作者,从变为杰出,这个蝶变,很多评论家分析都是错的,不信你们去听大师的讲课和去看一百本文艺评论。三十年前,我在人民大学中文系旁听了一个文学课,老师问,文学是什么,本科生们回答是朋友们可以想见,硕士生的回答朋友们可以相见更高级,我是中专来旁听,当问答结束后我加了一句,还有对生活的“描摹”。没有想到,虽然哄堂大笑,但老师说,很好,专门把这两个字补充写下黑板上。这给我了一点信心,生活的神圣性来自于星空的思考与钟表的抽象,但生活感性的碎片也值得原封不动的描摹,文学是让生活上神台,但描摹也可以对生活封圣。
当二十年前我从娱乐记者变成一个真的记者时,书法家启功遭遇了不公平的事,他认识100个记者都认为这件事无从下手,无法解决。他打电话给我,我说好,只要我不停止思考,我就知道无法报道。但听到可怜见的启功的喋喋不休的痛苦,我停止了思考,我只是“描摹”了复杂的的事件表象,一个豆腐块登在报纸的角落。
这些的博主和创作者,如果想完整听下启功的故事,我也特别想交流。但启功见到我的一句话,我觉的足够打动,他讲到了杜甫,讲到什么是杜甫的真正的价值,和所有人讲的都不同,“看到什么,写什么,把枷锁当武器用”。
上海第六粮店的启示在哪在,对于的理性的创作博主,我想这不是一个思考,而是一个行动,就是启功讲到杜甫这十四个字“看到什么,写什么,把枷锁当武器用”。相信有一天,更多的店员身上有了马天明的影子,更多我常常刷到的博主,更感性更碎片,他们成为让人从內心深处喜欢的人而不是文字,他们成为杜甫。
#上海90岁阿婆回应买面被拒#
#上海第六粮油回应90岁阿婆买面被拒#